检视阅读——最重要的阅读技能

作者: 蜗牛0718 | 来源:发表于2017-01-31 23:56 被阅读139次

    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有了阅读,思考--表达--行动的内化过程才能启动,把书的营养转变为人的素养而后安身立命。作为一本怎么读书的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应该说重视阅读质量的人都无法绕过。两位作者都是饱学之士,书历三十年热销又重新修订,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本让相当多的读书人相见恨晚的经典之作。

    作者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基础阅读(小学高年级就已经形成的阅读能力)。

    第三层是分析阅读,它类似于中国传统的学习方式。古代读书人一辈子只啃四书五经就够了,甚至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这是按顺序逐一细嚼的知识精加工型学习,大儒朱熹就有训:“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对于人类文明史上经过时间的淘洗并有公论的不朽著作,的确需要潜心细读(它们已经超越了历史,肯定也会超越我们的生命),并且要坚毅精进,“若治病救火,又若撑舟逆行,悠悠然不济事”。书里附列了书单,勾勒出炫目壮丽的西方文明大厦,若加上中华国学经典,足以使任何学人流连忘返乐在其中。

    第四层次是主题阅读。写过论文、专题汇报的人可能会对主题阅读的基本内涵和操作模式有感觉。一个主题,前人怎么说?主要异同及其原因有哪些?现在有哪些传承?今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在避免主题先行的前提下(新闻则是在一个既定主题下找例子说明今天的美好,与此相反),梳理出个中源流并努力提出哪怕一点点新见解就是成功。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是无凭无据的自说自话(要特别说明的是,让孔子庄子为自己代言的于丹大湿是个异数)

    但是,对于很多新书,读者怎么确定沉浸其中苦读的东西不是浪费精力?又如何迅速围绕主题搜集大量的相关内容?而且,在网络时代皓首穷经已不可行。现在一个月的信息,一个读书人十几辈子都读不完。知识的迅速迭代又让终生学习成为必须,一本书没看一半,更新的知识又是汪洋一片,怎么办?

    用第二层次的阅读方法——检视阅读。相对于第三、第四层次的阅读,它虽然基础,掌握它对我们却更为迫切。这是信息化的知识贯通型的学习方式。在同一学习目标下,从了解知识来源和知识结构出发,掌握关键性知识内容,对内容进行整体掌握,在不确定一本新书是否值得一读或者时间有限又想要尽量发掘重要的东西时给人援手。

    步骤如下

    第一步  有系统的略读

    1.看书名和序/跋---特别注意副标题或者其它的说明或宗旨

    书是迎合市场的剪刀加浆糊之作还是苦心孤诣之作,书名和副标题上是有信息的。

    如果序言是作者自撰,对他的文采和思考就有了初步感受,跋里更会饱含着成书的酸甜苦辣;如果是别人写的前言,应是比作者资深的人写,也能看出端倪。

    版别则说明了书在读者中的认可程度。

    2.研究目录页(包括书衣上的出版者介绍)/索引

    这是作者画出的思路旅游路线,可以边看边猜测书中内容,等待着印证。书衣上的文案源自作者和本书责编的合作,就算夸张吹牛也多花不了两分钟。

    3.靠索引的核心词,挑几个看来和主题密切相关的篇章来看---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有后记也不可错过,因为作者很少能做到:不在最后几页把自己认为的既新又重要的观点重新整理一遍。神奇的独家发现吧?

    第二步  粗浅的阅读 (Highlight来了!)

    1.确认是一本很重要又有帮助的书,或者有公论但与自己的判断不符(别想多了:不用疑惑,肯定是自己low)的书,要敢于走出“舒适区”,一辈子只看能看懂的,岂不是只能读小人书了?精神如何成长?

    2.读这样的书,从头到尾先看一遍再说,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只注意理解的部分。

    3.继续略过那些不懂的部分,很快又会读到看得懂的地方,继续下去,将全书读完。如果被困在一个看不懂的章节、注解、评论或者参考资料上,就是被打败了。一次性读完,讨论第一次快速阅读中获得的东西,哪怕50%,接着做好第二遍准备,慢慢的靠整体性理解和大原则的把握,把不懂的串起来。

    用这个方法,我们可以:A 迅速地确定一本书值不值得读。如果需要快速阅读的书却用比较慢的速度来进行,是浪费时间。B 从整体上把握一本哪怕比自己的水平略高的书。有了整体框架的感觉,就算一些细节我们不甚理解,也毫不影响对全书的整体认知。对速度也会运用的更得心应手。作者认为理想的阅读速度,不只是读得快,还要能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当快则快,当慢则慢。慢不能慢到不值得;快不能影响满足与理解。C 更重要的是,可以用心智的力量,跨越自己的生理、心理障碍,去攀登“破”万卷的层次,达到“自由”的理想王国。


    读书的目的主要有三个:获得娱乐,获取资讯,追求理解和洞察。为获取娱乐和资讯的阅读方式是被动的,而追求理解力只能诉诸主动阅读。

    理解力的增长需要自我的破茧而出,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句子,慢慢地提升。只读自己能读懂的或者实用的书,是无法获得对世界的洞察力的。需要比较高难度阅读要求的读物,都有其相对应的价值和相应水平的读者。看看很多成功人士的书单就明白了。可是,我们只盯着他们露出海平面的1/8那部分,学得不得要领还觉得是走捷径。

    “学习”应是能理解更多的事与情,不是仅仅记住更多的资讯——尤其是和你在同一水平的资讯。不管学到的是关于这本书的知识或者有关世界的知识,如果运用的只是记忆力,本质上是没有收获的。你并没有被启发,除了知道作者所说的话之外,还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为什么会这么说,不要忘了,“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蒙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期待那个我:自己也曾看过这本书,现在的阅读也深受书中思想的影响。
        记得对自己影响犹深的是那一段对主动阅读者的论述,并知晓了原来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个地解答自己问题的过程,这样的读书,才不仅是“读”。
        蜗牛0718:@期待那个我 何帆的读书观,说就是得“六经注我”,你说的问题驱动也很好。读进去、让它变成精神血肉的一部分,才是真正的读书。读懂了,是一半,能用上,是另一半。
      • 720c136237b0:收获很大!
        720c136237b0: @蜗牛0718 谢谢!
        蜗牛0718:@静园福蓉 摘自 《如何阅读一本书》 (美) 埃德勒 范多伦 著

        不是标题党 值得精读

      本文标题:检视阅读——最重要的阅读技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bk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