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就像照镜子,只有在镜子里,我们才会看见真真实实的自己,是“蓬头垢面”的不堪入目?还是“精神抖擞”且干净利落?亦或是大毛病没有小瑕疵不少呢?无论哪种情况,照镜子都利于我们发生着向美的改变。
恐惧是个欺软怕硬的货色,你逃避它,它就张牙舞爪,你正视它,它就原形毕露,关键就在于我们是逃避呢?还是正视呢?
这就需要认清它们二者背后的本质。
我常常告诉自己一句话:“你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是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世界之大,领域之广,或许谁真的在某个小小的领域里幸运地成了翘楚,但不代表在其它领域里也都能独占鳌头,相比真正能为社会创造高价值做贡献的、发光发热温暖身边以及全族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我们至少现在真的只个普通到再不能普通的人了,他们的价值感超越了生命本身,怎么会为个人名誉和利益的得失劳身伤心呢?但普通的我们都有一颗向美的心——希望成长、成才和成功,更渴望开心、幸福和自由,我们就像一棵未长大的小树苗(与年龄无关),扎根在默默无闻且无私奉献的土壤中,梦想有一天,变成参天大树,领略这一生太多太多的美景,没错,有人更像雄鹰,飞过高山与平原,飞过森林与大海,即使飞出地球,终究也要落地(接地气),寻找生长的力量。
所以,逃避与正视的背后是为私与为公的心在作怪。
我们要成长,要美好,就要勇敢地面对真实的自己,不成熟的自己,很普通的自己,我们不是明星,不是英雄,也不是专家,我们发光不为炫耀,若是为了温暖那些愿意被我们温暖的人,也就找到了快乐的真谛,我们是一群需要贵人指点,向外学习向内反思的追梦者,这个梦仿佛就在前方,却伸手怎么也不能触及。
为什么?
真正的自由源于自律,而成人最顶级的自律就是守规则——这些规则 有时间的,交际的,为人的,外世的,生活的,以及工作的……当然,也有人会说:“道理很多人都懂,为什么就是不能自律?不能自由?”
因为认知上的模糊,反馈上的缺失。
有些认知或道理,我们看似懂了,其实是一知半解,在这种状态下,人的本能——是“趋易避难”的本能战胜了理智,迫使我们选择了安逸。比如,我们明知道一个优秀的班级,无外乎学有学相,玩有玩相,站坐有相,说话有相,上操有个上操的相,而且这“有相”在于有效的管理,可是,怎么管理?想了又想,觉得这管理的方法,最简单的就是不停地说说说,企图想通过讲道理来提高学生的认知,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可是,我们总在一次又一次的口干舌燥中叹出一口口失望的气,哪知,说教固然最简单,张口就来,但并不是最好最有效的选择,学生们听了,本能也不允许他们有时间和精力记住并执行你说的条条框框啊。
那么,好的方法在哪里?
当然在古今无数圣人那智慧结晶的书籍里,也在自己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里,可这些都需要动起来呀,不想动啊,哪有时间?哪有精力?还不如就选择“说说说”,它简单方便又快速,就这样,我们在“两败俱伤”中继续陷入一种叫“恶性循环”的漩涡中挣扎……发生这样的情况,都是“懒惰”剥夺了人的行动力,但它从来都是人的本性,没有什么羞不羞或耻不耻的,只是,认知上的模糊俘虏了它,所以,在重要的(正能量)事面前,我们要通过多方渠道的学习,提高认知,不断消除模糊,然后做出理性而正确决择,从而利用反馈助力我们向着梦想更近一步。
《认知沉醒》一书里说,学习的本质而不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而是反馈反馈再反馈。生活中的事实告诉我,这是一个真理,反馈不仅像镜子,照见我们的原貌,它更像一把尺子,时常把它拿出来,量一量我们这棵小树苗(跟品德高低、才华多少和价值大小有关)长高没长高?没长。为什么?然后找出问题并解决。长了,长了多少?一天,一月,甚至三年或五年长了多少?当一切的发生经过反馈在你的心里跟明镜似的,谁还会整天眉头紧促?
那么,怎么消除认知模糊?又如何反馈?
当然是学习,思考,首先想清楚弄明白行事和目的是为了谁?怎么样?是什么?然后依着正确的目标制定详细的制度规则和考核办法,接着拟好合理的实事求是的反馈机制,再之后成立考核小组并开启考核行动,最后公布结果,让整个动态管理发生在一条闭合的线上,逐渐形成正向的回路增强(良性循环)。
相信如此下去,你想不成功?不自由?不开心,那决绝是不可能也万万不能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想告诉所有被考核的伙伴们,不要恐惧反馈,起初,它是有点不近人情,但慢慢地,你会发现它才像一个真正的好朋友,只要你愿意,它会一直不离不弃地陪着你,监督你慢慢变好,终将变成你想活成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