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作者: 意趣与刺点 | 来源:发表于2020-08-04 06:54 被阅读0次

卷六

五十一

原文

       王梦楼云:“词章之学,见之易尽,搜之无穷。今聪明才学之士,往往薄视诗文,遁而穷经注史。不知彼所能者,皆词章之皮面耳。未吸神髓,故易于决舍;如果深造有得,必愁日短心长,孜孜不及,焉有余功,旁求考据乎?”予以为君言是也。然人才力各有所宜,要在一纵一横而已。郑、马主纵,崔、蔡主横,断难兼得。余尝考古官制,捡搜群书,不过两月之久;偶作一诗,觉神思滞塞,亦欲于故纸堆中求之。方悟著作与考订两家,鸿沟界限,非亲历不知,或问;“两家孰优?”曰:“天下先有著作,而后有书;有书而后有考据。著述始于三代‘六经’,考据始于汉、唐注疏。考其先后,知所优劣矣。著作如水,自为江海;考据如火,必附柴薪。‘作者之谓圣’,词章是也;‘述者之谓明’,考据是也。”

译注

       王梦楼说:“诗词文章的学问,看见的容易穷尽,搜集起来则无穷。如今聪明有才学的人,往往轻视诗文,转而研究经学注解史籍。不知道他们的这些能耐,都是诗词文章的皮毛和表面罢了。没有吸取精髓,因此容易被舍弃;如果深深研究而有所得,必定担心难以如愿,孜孜不倦,才有一点功绩,哪里还能多方搜求广泛考证呢?”我以为他说的极是啊。然而人的才情能力各有所长,区别在于一个是纵的一个是横的而已。郑玄、马融主张纵的,崔、蔡主张横的,断定难以兼而得之。我曾经考证古代官吏制度,搜选群书,只不过两月之久;偶然想作一首诗,觉得神思阻塞,便想从过去的书籍中寻求。才悟出作诗词文章与考据订证两个派别,区别界限,不是亲身经历不会知道,有人问;“两个派别谁好?”我说:“天下是先有著作,而后才有书籍;有了书籍而后才有考据。著书记事起始于夏商周和‘六经’,而考据起始于汉、唐代的注文疏解。考据它们起始的先后,就知道它们的优劣了。著作如水,自成江海;而考据如火,必定依附柴草才能燃烧。‘所谓作者为圣才’,是指诗词文章方面的啊;‘所谓疏解得明白’,是指考据方面的啊。”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工书法,以风韵胜。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清代书法家、诗人。曾随翰林侍读全魁至琉球乾隆二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擢侍读,官至云南临安知府。罢归,自此无意仕进。不到五十岁,即究心佛学。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

       日短心长,意思是时间少,心里想要做的事情多,指心愿一时难以实现。出自清·黄宗羲《与李杲堂陈介眉书》。

       郑玄(127年-200年),字康成。北海郡高密县(今山东省高密市)人。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郑玄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古文经。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晚年守节不仕,却遭逼迫从军,最终病逝于元城,年七十四。 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 [2] 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宋代时被追封为高密伯。后人建有郑公祠以纪念。

       马融(79年-166年),字季长。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马融自少“美辞貌,有俊才”,早年随儒士挚恂游学,以数次拒绝朝廷辟命而名重关西。汉安帝时,马融入仕大将军邓骘幕府,历任校书郎、郡功曹、议郎、大将军从事中郎及武都、南郡太守等职,后因得罪大将军梁冀而被剃发流放,途中自杀未遂,得以免罪召还。再任议郎,又在东观校勘儒学典籍,后因病离职。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马融去世,年八十八。唐代时配享孔子,宋代时被追封为扶风伯 。马融学识渊博,尤长于古文经学。他综合各家学说,遍注群经,使古文经学开始达到成熟的境地,预示着汉代经学发展将步入新的时期。他设帐授徒,不拘儒者礼节,门人常有千人之多,卢植郑玄等都是其门徒。另有赋、颂等作品,其文集已佚,明人辑有《马季长集》。

       崔駰,东汉涿郡安平人。出身官宦世家。少游太学,与班固齐名。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时期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后被征辟为司徒掾属,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职,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后因罪被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封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年六十。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被《书断》评为“妙有绝伦,动合神功”。他生平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仍存四千卷。有文集二十卷,早佚。明人张溥辑有《蔡中郎集》,《全后汉文》对其著作也多有收录。

       三代:夏、商、周三代。

       六经:《诗》《bai书》《易》《礼》《乐》《春秋》

相关文章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六十四 原文 乾隆初,杭州诗酒之会最盛。名士杭、厉之外,则有朱鹿田樟、吴鸥亭城;汪抱朴台、金江声志章、...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一十八 原文 诗有认假为真而妙者。唐人《宿华山》云:“危栏倚遍都无寐,犹恐星河坠入楼。”宋人《咏梅花...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二十 原文 江州进士崔念陵室许宜媖,七岁《玩月》云:“一种月团圆,照愁复照欢。欢愁两不着,清影上阑干。”其...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一十七 原文 余尝谓: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沈石田《落花》诗云:“浩劫信于今日尽,痴心疑有别家开...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二十七 原文 辽东三老者:戴亨,字遂堂;陈景元,字石闾;马大钵,字雷溪。三人皆布衣不仕,诗宗汉、魏,字学二王...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三十六 原文 诗虽奇伟,而不能揉磨入细,未免粗才。诗虽幽俊,而不能展拓开张,终窘边幅。有作用人,放之则...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三十四 原文 诗如言也,口齿不清,拉杂万语,愈多愈厌。口齿清矣,又须言之有味,听之可爱,方妙。若村妇絮...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三十八 原文 徐雨峰中丞士林,巡抚苏州。人以为继汤文正公之后,一人而已。母丧去官,有诏夺情,不起。其...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五十 原文 诗境最宽,有学士大夫读破万卷,穷老尽气,而不能得其阃奥者。有妇人女子、村氓浅学,偶有一二句...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五十八 原文 某侍郎督学江苏,罗致知名之士。所选五古最佳;七古则不拘何题,动辄千言,引典填书,如涂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ej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