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阳,民族摇滚歌手,艺术家。
「唱给柔软而坚强的人类」
2018年7月14日,在哥伦比亚麦德林希望公园广场上,这句话被投映在大屏幕。台下几千名观众在聆听一支来自中国的乐队的演出,乐队的主唱是苏阳。
陌生的东方语言在诠释着人类共有的旋律和节奏,传递着无法言说的美感,跨越地域的人们激情涌动。
麦德林国际诗歌节是世界四大诗歌节之一,已有28年的历史,苏阳作为开幕式的压轴演出嘉宾。这是麦德林国际诗歌节第一次邀请中国音乐人参加开幕式。
「麦德林主席邀请我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特别注重文字方面的表述。今年诗歌节的主题是回归本土信仰,可能正好契合我长久以来那些作品的意味。」
出生在南方的苏阳,从7岁起就搬到了宁夏银川,在这座塞外边城度过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青少年时光。苏阳把银川当作自己的家乡,称自己为黄河边上的人。以诗意的方式表达对故土的情感,贯穿了他整个的创作生涯。
贺兰山下的吉他手
因为迷恋吉他,在西安上高中时,苏阳就决心当一名吉他高手。那时身边没有人听过真正的流行乐,歌舞厅都在播放早期流行音乐。
让苏阳沉迷于音乐的是一个鼓手朋友推荐给他的罗大佑的现场演出。
「那是1980年罗大佑在台北的一场演唱会。我在火车上听的时候,激动得不行。加了点民乐,中间是青春舞曲,中间还介绍了乐队。那个鼓手打得特别好,中间还加了一段大鼓……我感受到特别强烈的(震撼)。」
年少气盛的苏阳,专程跑到北京学吉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也没找到合适的老师,酒倒是喝了一个月。他回忆第一次北京之行最大的收获可能是翻录了两盘磁带,其中一张英文专辑让苏阳着迷地听了一年。
「我听得特别过瘾,当时一直不知道这支乐队叫什么,但每一首都特别好听。后来才知道叫恐怖海峡。」
1995年,苏阳回到宁夏,组建了第一支摇滚乐队透明乐队,任主音吉他和词曲作者。之后在乐坛盛极一时的「西北风」影响下,开始演唱自己的歌。他评价自己不是合格的歌手:「从小到大,到今天为止我都没学会唱歌。」
离去却无法远去的故乡
2005年,苏阳签约北京的唱片公司,发行自己的第一张专辑。他的歌里充满了对故土的情感,这是年少离家的苏阳始料未及的。
搬到北京的前三个月,他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回银川,因为太想家了,觉得北京哪都不好,不太适应。苏阳记得特别清楚,每个月都要回家1、2趟,赶早上8点出发的早班机。
发行第二张专辑的时候,苏阳依然坚持回银川写歌,但他的心态已经趋于平和:「知道生活就是生活,工作就是要老老实实工作。」他一度担心依靠对家乡的情感去创作,会有灵感枯竭的一天。后来发现离开家乡,从另一个角度去挖掘、创作,可能还有点惊喜。
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贺兰山下面一马平川,那里就是银川。土地肥沃、物产丰盛的银川平原一直是丰饶自足之地。与北京相比,那里的生活无疑安静得多。
「我第一次在网络上见到了银川两个字是2004年的时候,贺兰山音乐节。银川从来没有那么大规模地出现在网上,什么摇滚的光辉道路,铺天盖地的。我一直认为银川是只属于我们的,不会被揪出来放在头条上的一个地方。」
十几年后,苏阳感觉银川和北京的区别已经不是很大。他还记得2007年回银川演出时,设备业余得让他吃惊:「演出的前一天我去看设备,完全没法用,我说‘必须得有吉他音箱、贝斯音箱,有监听系统‘。他们说这是刚从兰州拉回来的,给明星开演唱会的。明星开演唱会,用的就是卡拉OK系统,有一个伴奏。当时我们闹得不可开交。」到了2015年、2016年,苏阳再回去的时候,银川已经有专门的演出租赁公司,也有专业的调音师和灯光师,「这些东西我觉得慢慢的可能全世界都同步,技术这些东西。」
苏阳对于家乡的人和事都感慨良多:「我(曾经)觉得每个人的一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到中年的时候发现很多事情变得很厉害。以前可能我羡慕那些有班上,有不错工作的人,现在都面临着危机,每个人到了中年都呈现出不同的样子。」
吃面喝酒走四方
在国外演出的时候,习惯晚上吃面食的苏阳,发现自己吃不了那些加了奶酪的意大利面,所以后来出国的时候,就自己背着挂面和煮面的杯子。
苏阳说自己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没感觉,只有到外地再回来才发现,身上有很多东西是摆脱不掉的,比如西北人对酒的热爱。初次北漂就已经到处跟朋友约酒,大量的白酒导致了胃穿孔,还是接连喝了十好几年。后来医生告诫苏阳不能再喝酒,他才试着喝喝白酒以外的酒类,看看能不能对身体损害小一些。
朋友开酒吧,苏阳高兴极了,不演出的时候就忙着喝酒聚会。哥伦比亚麦德林诗歌节上,来自不同国家的诗人们聚集。散场之后,诗人们在一起喝酒。「开始我们团队的人还可以翻译一下,跟他们交流,到后半场喝到真正高兴的时候,发现不用翻译,喝得特别嗨。」
一直以来,苏阳的创作绕不开黄河土地。西北民间音乐「花儿」、秦腔曲艺,苏阳的歌里,我们听得见摇滚电音,也闻得到煤油炉红辣椒。情感的共鸣是他的追求。
「我后期的歌也写得相对简单。大家可以对比一下《胸膛》和《贤良》。可能更多不是考虑去追求强调本土的差异,比如强调宁夏、强调地域化,但还带有这样的印记,因为旋律和语言还是那样的。但简单了以后,情感就容易被更多的人理解。」而在粉丝眼中,他是「人民艺术家苏老汉」,更有人在演唱会耿直表白:「就是喜欢不能更土的苏阳。」
除了音符,苏阳在视觉呈现上也做了很多努力。开始做舞台视觉的时候,他对特别原始的艺术,比如对贺兰山岩画特别感兴趣。苏阳认为,原始的东西更容易沟通,它们直接反映了跨民族之间、跨地域之间共同的审美,似乎是在靠近、或者在探索某一种更原始的情感。
《大河唱》,黄河的故事从此流过
2016年,苏阳从民歌中得到启发,开始投入跨界艺术创作计划《黄河今流》。马灯电影很喜欢这个项目,于是双方一起拍摄纪录片《大河唱》。
影片是关于苏阳和四个民间艺人的。为了完成拍摄,摄制组在民间艺人家里同吃同住,拍了两年,现在电影已经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除此之外,苏阳上过《一席》讲坛,参加过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诗歌节……频繁地跨圈层行为,让不了解他的人认为苏阳是个社交能力很强的歌手,然而现实中,他貌不惊人、不善言辞,与舞台上那个力量充沛的西北汉子大相径庭。
苏阳说舞台上的自己才更接近自己真实的一面:「因为舞台是你想要表达的东西,而生活我觉得,我可能就是这种性格的。我觉得可能人类都有这个特点,你在不听他说话的时候恰恰会感受别的气息,是不是非常诚实真诚地来表达他自己。」
苏阳接下来的工作重心依然是写歌、攒歌:「我写专辑跟别人不太一样,我要现场先唱一唱,等大家有一定的认知了,我再改一改。我需要现场验证。唱过的歌我才愿意去录,没唱过的歌在家写完去录音棚,我觉得这样的歌对我来说多少有点不太老实,没有找到真实的情感支撑。」
谈到未来,苏阳说:「我生活的地方就那么大。它是土地的一小部分,都没有跑出一个银川。我们说好了这小部分的事,可以让全世界去听这样的歌曲。我想做这样的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