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苏阳多年以前在优酷的《一席》节目上讲述自己的故事,那一期节目叫做《土的声音》。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还有个民谣音乐人叫做苏阳,也知道这个人的故事特别丰富。
初听苏阳的音乐,会让人想到宁夏的“花儿”,回想起西北的很多民间小调。但是仔细听了之后,又觉得不是。一种特别丰富的声音,一种极具特色的旋律,一篇写满故事的歌词,这是我对于苏阳最初的印象,直到现在也是这样。
也可能是同样在西北农村生活了很多年,我觉得苏阳的音乐是从土里长出来的声音。和野孩子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你听了后肯定会觉得这是民族的,这是有特色的。不同的地方是野孩子是把民族的声音带向世界,如张佺在《乐队的夏天》里说的“经典不是流行,而是流传”。而苏阳的音乐是一种土里长出来的要让生活的农民听到,不过很可惜,农民们还是不懂苏阳的音乐。真正懂他音乐的人反而是知识分子,因此他的专辑和他个人在知识分子中的知名度还是很高的。因此慢慢地被主流所接受。
苏阳在2006年推出的专辑《贤良》是我认为过去二十年最不应该被忽视的一张专辑。这张专辑的音乐我听了很多遍,整体来说,充满了对过去时代的怀念,只是这种怀念,这里面描写的故事,不那么高级,听着很土。一方面,这是摇滚乐的表达形式;另一方面,又很像民谣,我不知道怎么定义。或许,创作音乐的时候,苏阳并不想被世人所定义。
在宁夏这个地方,原生态的音乐形式除了花儿,还有秦腔,还有花腔。这些朴实的劳动人民,保持着弥足珍贵的地方特色,我们可以称之为民族性。在田间劳作时,在野外放羊时,在山上唱歌时,在送葬的队伍中,在迎亲的唢呐里,都能感受到这一种民族性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音乐。
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苏阳很难不对传统艺术和传统的表达形式充满好奇。在极度缺水的环境下,人民对土地感情特别深,土地不仅生产粮食养育了他们,并且也成为他们载歌载舞的舞台。写了这么多音乐人,我总感觉西北的音乐人身上有太多苦难属性,可能这也不是他们想要拥有的东西。只是他们把这种苦难写进歌里,写进自己的音乐里,是让人敬佩的。这世界本来对于贫瘠地域有着某种歧视,在这个资本为王的时代里,经济成了唯一的风向标。可在物质的贫乏之下,精神上这些人比谁都富足。
苏阳把这些民族性的元素创造性地融合进自己的音乐里,让大家看到了西北这个不一样的世界。在表达自己感情的同时,又没有失去地域性特色,真的是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写在笔下的人物只是我自己一点浅薄的认识,可总有人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前行,守护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化之根。而这离不开土地的奉献。苏阳就是这样一个为我们发出声音的人,这是一种文化自信,这种自信的源泉是土的声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