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咸姐还没毕业的时候,有次组会报告结束,我们一起吃晚饭,我不记得具体怎么说的了,但大致是问我怎么老在办公室,我就说我没有别的事情可干啊,在办公室看看文章,打发时间而已。
(一)
我们家不像别的人家,满屋子都是玩具,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小时候,我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用去年的书裁成小块叠个纸包,或者撕成长条叠星星;把阿娘买菜拿回来的食品袋剪成一条一条的,塞进从缝纫机上卸下来的螺丝垫片,揪着食品袋条在出口的地方用火机一烧,往墙上一压,哝,这就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毽子;暑假,我和堂姐顶着正午的大太阳,在门口那个电线杆子上跳的皮筋,是阿爹报废的自行车内胎,那可比外面卖的结实多了,唯一不足的就是每次和堂姐闹别扭,猛然一松,“内胎牌”皮筋打在腿上,火辣辣地疼。
直到现在,我躺在床上,仍旧会怀念那个时候和堂姐比赛谁折的速度快,谁的折纸花样多。
六年级的时候,我们就搬到了新房子里。村里刚开辟的一块新领域,一切都在建,那个时候提供电视信号的东西还叫作“毕路”,一年要三百多,刚盖新房还背着一屁股饥荒的阿爹阿娘奉行一切从简的原则,我们家的大屁股13寸黑白电视除了中央一台,就只能搜得住郊区电视台,全家最奢侈的娱乐活动就是端着晚饭,在电视机前看循环播放的胡军版《天龙八部》。
啪,电视黑屏了。
新建的小区线路供电不足,晚饭高峰时期电压过低,除了头顶那盏灯,别的电器一概非主观意愿性被迫停用。爹娘舍不得像邻家那样花78块钱买一台变压器,这仅有的消遣,也就变成了在昏黄灯光下和爹娘大眼瞪小眼。
所以,那个时候,我想不出,除了学习,还有什么别的事儿可做,或许只是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我想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学习好的学生似乎总会被老师偏爱一点,而这点偏爱也让那些坐在后排的“破坏分子”们感受到一丝震慑,我努力把自己固化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除了无事可做之外,似乎还是出于自保吧!
(二)
从我上初中,从我开始明白事理,爹娘爷爷奶奶七大姑八大姨,连个路人都对我说,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这是唯一的出路。
我们高中虽算不上出名,但也是市里数一数二的,卯着那股劲儿,从中等水平的班级,在高二分班时,跳到了51个人的优生班,那可不是我走后门换来的。
可我没有体验到丝毫的愉悦,我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融入这样的所谓优生班。多年后的今天,我又一次体验到了那种势利,就像而今以收入评价成功一样,除了成绩,除了月考排名,善良还不如一泡尿来得值钱。
我喜欢在平行班的时候,和同桌聊最新播出的《爱情公寓》,吐嘈胡一菲和曾小贤的懦弱,羡慕《小时代》的挥霍,为甄嬛的每一次坎坷惊心动魄。
年少时,天真,单纯,懵懂,丝毫不懂得质疑。可现如今,从一个985高校的本科生,成为一名985高校的研究生,看着身边诸人,有钱的仍旧有钱,而我,仍旧挣扎在温饱线上。
(三)
年初开学的时候,我第一次接了家教。
那天,我满怀着热情,想要把我的知识、理想传达给祖国下一代的花朵。我还曾幻想,开始正式教学之前,我们可以相互了解一下,喜欢做什么工作,有什么理想,爱看什么小说什么动画什么电影。
小孩的妈妈说,你的任务就是看着他把文章读一篇,背背单词,写完课后题。我以为我的任务是让他多练习阅读,结果,当我说出你先自己读两遍,我觉得读的不错了,第三遍再录音,发给你妈妈。他拿起了桌子上的美工刀,指着我说,我就读一遍,你录不录?信不信我一刀捅死你?
那天晚上,我觉得我不是被雇去传递知识,而是在看孩子。那位住着上海高级公寓的贵妇为了心安为了清净,而我则为了那笔微乎其微的费用,各取所需,彼此利用。
送过外卖,做过网管,端过盘子,那时候的每一分钟,我都觉得自己在被消磨。可家教,就像是在寒风凌烈的冬日,从头上浇下的一盆洗脚水,彻骨的冷,而且恶心。那种浪费生命的感觉从未如此强烈,除此之外,我觉得自己就像是被人扒光了在人民广场受着鞭笞。
我拒绝了那份家教。
今年九月,出于个人原因,重新换了一份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我只想这么描述)。大概是由于彼此都不大熟悉,第一天的感觉也不算太差,可当第二天有了作业,有了需要完成的任务,我么两个就像扯皮条一样在斤斤计较每一分每一秒,我努力地引导他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他努力地撒泼折腾。
可你知道,我的坚持和他的不情愿,这中间要消磨掉多少时间,又要消磨掉多少激情。
我需要那份钱,迫切地需要,可我还是希望自己选择去做这份工作就要做好,最简单省力的方式就是,他说不会,我口述每一个步骤,他写下每一个步骤。这样的话,我们彼此究竟在做什么,我来这里就是为了做初二的数学题吗?
一天晚上我说你在五分钟内做完这三道题,就结束,没有我的提示和帮助,他自己完成了。最后那天晚上临走的时候,他说,没想到自己竟能做出这么多题目。
那句话是我被羞辱一晚上最大的安慰,即便我们没有完成学校的作业,可我觉得这样的自信,远比完成那几道题目本身重要得多。
这次,是我被拒绝了。
我不愿去深究什么原因,这个世界最让人寒心的就是,你在认真努力的做一件事,别人却觉得你在浪费时间。
(四)
我: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说考一个好大学是摆脱贫穷的出路,我从来没这种感觉,身边的人该出国的出国,该换11的换11,该去迪士尼的去迪士尼,我想给我弟买台电脑都这么艰难?!
:那你干嘛不找个兼职呢?去肯德基,再不做家教啊?
我:那我干嘛要上这个大学呢?我高中毕业,甚至高中不毕业,我还做不了个肯德基吗?我花了18年的大好时光,就为了在那场考试之后,住在这里,端盘子啊?
:可你不做哪来的钱?
我:不是说什么考个好大学就能摆脱贫穷了吗?骗小孩子呢?
:可能,工作之后就好了吧!
我:你觉得,你一个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能找什么工作呢?卖房子吗?还是去联通移动买电话卡啊?再不,去做人力资源?!那你上这个大学,读研究生的意义在哪儿呢?一个高中毕业的人还做不了这些吗?就为了每年多交八千学费呀?!
:不一样吧,上大学,你的晋升空间就比别人多啊,工资也会比体力活多很多吧。
我:你觉得你毕业能有多少工资呢?
:怎么也得在一万左右吧。
我:暂且不说你能不能拿到这么高工资,你知道星巴克一个月八千吗?楼下理发店的都月薪过万了。学历的差别,真大!
:可,我在正规公司里,哪能跟星巴克比吗?晋升空间完全不一样啊,你星巴克干一辈子不也就是个做咖啡的吗?体力活,一辈子也就那点儿钱了。
我:哈哈哈哈哈哈哈,你真是...!是不是在你眼里,酒吧的酒保也是那种特别没出息的职业啊。你知道调好一杯酒有多难吗?你选择什么样的基酒,什么牌子,什么产地,什么年份,选用什么香甜酒,选用什么果汁,可乐,蔓越莓汁还是柳橙汁,每种材料的分量、比例,你是直调还是摇合,选用什么酒杯,要不要提前冰镇,要不要去冰,你调好的酒适合长饮还是短饮,耐不耐高温。这所有的东西都需要你一点一滴地去积累,去沉淀,并不比你做在办公室简单,恐怕,你连调酒需要的体力都提供不了。在星巴克做咖啡也是一样的啊,咖啡豆选择什么牌子,什么产地,不同烘焙程度的咖啡豆有什么区别,加纯牛奶还是加奶泡,加多少才既能能保持咖啡的风味又能增加它的口感,我坚持不懈地才能零开始,学每一种拉花,从最简单的心型,到复杂的笑脸,从普通的店员,到店长到普陀区总代理、上海区总代理、亚洲区总代理...你觉得和你一辈子在公司做个小职员相比,谁的晋升空间更大?
:你这么说是没错,可是,在大学里,你接触的人群不同,你会有不一样的眼界,不一样的阅历,那是没法儿取代的啊!
我:你竟然觉得你在这个象牙塔里见到的人,会比调酒师在吧台后面见到的人更多样,你们两个的阅历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这个暂且不论,你喜欢你现在的工作吗?你现在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了吗?你找到,或者在找自己喜欢的事情吗?
想换工作吧,曾经想过和男票分手吧!现在呢,还不是仍旧在这趟浑水里待着。这场所谓的大学经历带给你的眼界呢?你的阅历呢?如果大学曾经教过的话,你面对的勇气呢?
:但,大多数的父母,还是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去一个好的学校吧!
我:就算是吧,可,即便真的上了985高校,那又意味着什么呢?我接的那两个家教,后面那个孩子就是多年后前面的那个,就算有哪位后继者真的辅助他们进了复旦,然后呢?你知道,我亲眼看着本科室友以山西省清华的分入学之后,突然不知道自己该干嘛了,过去那18年就是为了一场考试,考试结束之后的迷茫、空虚,哪个大学会教你如何应对呢?结果就是一天二十小时待在床上玩游戏,整箱整箱地买零食,又成箱成箱地丢出去。
如果,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虚幻,是泡沫的话,为什么要把大好的青春年华浪费在一场所谓重要的考试上呢?我原来以为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或许会更开明些,实际上,这里的父母更加看重这场所谓“决定命运”的考试。那些父母把一个个孩子从自己手里逼到家教手里,为什么不把这样的时间、金钱、精力花费在发掘自己的孩子真正喜欢的事情上呢?即便没上过大学,难道就不能做一些别的工作吗?有些人爱读书,或许是将来的爱因斯坦,可我们这个社会同样需要世界级水准的调酒师,不是吗?还是说,你觉得身为调酒师,辱没了你家门风?
(五)985高校人事记
市民甲不喜欢自己对象已半年有余,这半年中,他们没有任何接触,没有见面没有聊天。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这就是恋爱中的冷处理吧,你是不是还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主动提分手,那是为了对方好,不想伤害对方!”当然了,最后提出分手的,自然不是不愿伤害对方的市民甲。
市民乙对象的父母对他不满意,他上一秒还在宣称要和男票分手,那么决绝,那种感觉就像是你在大街上买衣服那样,老板就不降价,扭头就走,他的口气听不出一丝一毫的伤心。下一秒,他就说不分手了,因为他那亲爱的母亲说他们八字和,而且他们俩在一块,吃亏的也是对方,反正他耗的起。他男票有上海户口,上海普陀区附近的房子(科普一下,普陀区八万一平),确实八字挺合,别误会,我说的是房子。(我真想说他是个27岁的老姑娘,可这句话似乎太过冒犯,因为我从来不觉得27就如何,27岁仍旧值得拥有爱情。)
市民丙、市民丁和市民乙不仅同为室友,还有着类似的命运。同样深陷爱情的泥沼却无法自拔,亦或,不愿自拔。
市民戊考到心理学专业是因为好考,是啊,相比隔壁370的提档线,280简直容易的如喝水吃饭一般。他曾经说自己不想在读书了,想要体验一下早九晚五的生活,除了工作时间,就做些自己想做的事。前段时间,他说因为找不到一份好的工作,所以想要转博。
市民己坚定不移地想工作,大千世界,做什么呢?我曾建议他去实习,他说自己什么都不会。可你不会才要去学啊?!但是实习一天才一百多,工资好低啊。你是去实习,职场经历比钱重要吧,何况你又不是特别缺钱?大概是由于害怕未知,害怕改变现状吧,终究没有去,反而接了一堆兼职,生活无比“充实”。你现在可不能建议他去实习了,因为,兼职排满了他一周所有的时间,这个理由听起来比前面那几个“靠谱”多了!
市民庚开学之初就说要跟我学一个行为学实验,我告诉他挺简单的,而且我每天都在做,你有时间了直接过来就可以了。总有月余,他那个本子来学了下怎么设备怎么开机关机,记不得有多少次他问我每天几点开始实验,我说几点几点。好,那我明天几点过来。为了等着他来,我拖后了半小时开始,结果,下午才见着他人。昨天,这样的场景重现,晚上感觉测得不错,决定今天不测了,这次实验暂时结束。我故意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他,果不其然,我说的十点开始,他人中午才来。
......
985高校的奇闻轶事真是太多了,反正我十个手指是不够用,如果你认为这就是985高校带来的高贵感,那我只能说,祝你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