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君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的课堂实录,再一次被震撼到。课堂教学就围绕一个主问题“月是空明之月,人是__之人”来展开。教师的问题设计非常简练,学生思维活动的时间、空间非常广阔。王君老师的这一主问题,看似简单,但却把学生带到“文学、文化”的高层次,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了解苏轼、认知苏轼的人格人品,达到了很不简单的层次。
教学的主体环节,王君老师以苏轼曲折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以苏轼的人品人格为教学核心,以苏轼的代表群诗为中介,引导学生分析感悟苏轼与妻子、苏轼与兄弟、苏轼与朋友、苏轼与同事、苏轼与自我的关系,从而逐渐走近苏轼,认识苏轼,理解苏轼,敬佩苏轼。
本节课的语文活动中,教师既不是一个评判者,也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和学生一样的学习者。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教与学中引领,教学效果非常好。
用新课标的理论来解释这堂课,也是非常符合要求的:以“月是空明之月,人是__之人”为话题的演讲活动,就是一个大的情境创设和实践性的任务设计,而围绕苏轼与妻子、与兄弟、与朋友、与同事、与自我的群诗阅读,实际上就是逐层深入的五个任务构成的任务群,体现了新课标中任务群设计的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可以说这节课是课标颁布前就能体现新课标要求的典型课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