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唯有经历,才是沧桑。人间正道,非得亲自尝遍各种滋味,才有资格对其发表演讲。
——蒋方舟《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1
我初三的时候,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我很早就知道这本书的作者蒋方舟,一个七岁开始写作,九岁写成散文集,还曾当选过中国少年作家学会主席,并在2008年被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的不到20岁的年轻作家。
听说过很多年少成名的人,他们之中“伤仲永”的例子不少,大部分人都在闪耀过后归于沉寂,成为一个普通人。也有很多人后来年纪轻轻就做了别人的导师,出了自传,说过很多话,谈人生、谈理想,被一些渴望成名的年轻人奉为圭臬。
但是这些话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蒋方舟的这句:
“我承认我不曾历尽沧桑。”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不是谦卑,而是一种清醒。
之前听过一个作家说:“不要读那些你年龄比你小的人写的书。”
虽然有些偏激
不过的确,
有一句老话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你走过的桥或许不如他走过的路多,但是你绝对比他遇到过更多的桥,知道什么样的桥容易摔倒,什么样的桥容易掉下去,而这些,是他在书本上学不到的,是别人没法告诉他的,也是他到你那个年龄或许才会切身感受到的。
我承认我不曾历尽沧桑2
很多时候,年龄真的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阅历。
我看不惯的是那些明明自己对一些事情都没有亲身经历过,甚至深入了解过,就以一种过来人的姿态传授经验和分享心得的人。
我知道的一些作家,他们整日窝在家里
只干两件事
一是憋灵感,二是编故事
世间万象,人生百态,不用去看,更不用去品尝。
百度一下“职场感受”,再听听那些“过来人”的经验,好了,了解了
不一会儿,一篇《身在职场的那些年》就写好了
没有比这个更容易的事了
谁说没谈过恋爱就不能写出爱情小说?
谁说没喝过烈酒就不能体会喝醉的滋味?
谁说自己还进过职场就不能向别人传授成功经验了?
谁说没经历过沧桑就不能谈人生了?
我承认我不曾历尽沧桑3
还有些人喜欢或者说热爱给别人“指点迷津”,
“你听我的,别去那个面试了,我昨天去过,听说是内定的。“
“这种选修课不用听,我上学期听了照样不是不及格。“
有些刚上大学的人特别“迷信”比他们大一两岁的学姐学长们
“哎呀,学长说这个是开卷的,不用背老师给的那些参考书。“
“六级没什么用,学姐说去年那个保研的就没过六级“
明明自己还没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却仿佛看破大学、看破专业、看不起老师。
说到底,不过是各自内心的优越感和依赖感在作怪
这时候,比你大一两岁的人的话也可以拿来引用了,
比你早几天去过一家公司面试的人也算是前辈了。
我承认我不曾历尽沧桑4
现在好像很多人都被称为老师,洋气一点的,叫导师。
“张老师您好,你可以说一下在您的人生中,你觉得对您影响最大的人是谁呢?”
受访者本来还很紧张,一听“老师”二字,立马有了底气,再加上“人生”这么大的一个主题,
于是他开始从自己小学的启蒙老师开始,谈理想、谈人生,
长吁短叹、唾沫横飞,大有看破人生、指点迷津之势,
可他自己不过是在人生道路上行走了不到三分之一
而这条路上他又经历了多少,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有老师跟我们说:“那些给你们上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老师,大多数自己都没有规划过职业生涯就直接大学毕业留在了学校。”
还有一个笑话说:一个人向一个年轻的百万富翁询问成功的经验,富翁说:“我爸爸从小教育我做人要谦虚谨慎,这是他留给我一生的精神财富。”那个人接着说:“您父亲生前真是个伟大的人啊,除了这些,您父亲还有没有留下其他的东西呢。”富翁说:“还有几千万的遗产。”
那些似乎是权威,是成功人士的人,他们的经历和经验,或许是比我们多,但是,你觉得听一个自己都没有规划过职业生涯的老师、一个曾经坐拥千万如今是百万富翁的人给你讲经验,有什么意义呢?
我承认我不曾历尽沧桑5
所以我们每个人或许都应该承认我不曾历尽沧桑,不是向别人承认,而是向自己。
晚年的张爱玲对自己的年轻时的作品大加批判。
当我以后经历得多了,成长的多了,回过头再来看看这段18岁的我写下的文字,会不会也在心里说一句:“小鬼,你懂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