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原创,文责自负
“尽人事,听天命。”
“烦恼即菩提,痛苦即机会。”
“日日是好日,事事皆好事。”
“生而为人,无论处境如何,我们永远拥有选择权。”
“无论身处怎样的境况中,始终保持内在的宁静。”
“问题若有办法解决,你就不必担心。问题若没办法解决,你担心也没用。”
相信在人间行走多年的你,脑海中储存的道理加起来可以绕地球一圈了吧!
可为什么,道理明明都懂,却感觉还是过得不咋样?
明知道经常熬夜伤身,却依然做不到早睡。
明知道运动有益身心健康,却总是三分钟热度,坚持没几天就放弃了。
明知道吼孩子不好,却还是在火冒三丈时大吼特吼,事后又后悔不已。
明知道对未来过度担忧焦虑没用,却还是时常因此夜夜辗转难眠。
人与人之间虽然区别很大,面临的人生挑战各不相同。
但对于以上这类困惑,你尝试问下周边的家人朋友同事,大家一定是“不谋而合”,肯定都被烦扰过。
没错,我也不例外,曾经也对这个问题一直无解。
直到最近几年,通过自我修行、阅读、同我先生探讨交流、复盘和反思,我才渐渐找到了症结所在。
我们明明知道那些道理说得对、说得好,却依然无法改变自己的人生,那是因为在我们想要改变的路上,面临四大阻碍:本能、情绪、认知、习惯。
一、本能
本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固定的行为模式,是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有助于繁衍生息。
然而,为什么本能会成为我们的阻碍呢?
其实,在原始社会,本能都是有利于我们生存、繁衍、发展、进步的,例如自我保护、求偶、觅食、打或逃、节省能量、好奇心、探索欲、创新力等。
但是,我们的社会发展太快了,快到本能这位老人家已经跟不上了,导致有些本能不但无法帮到我们,反倒成了阻碍,即“帮倒忙”。
其中,最常见的没耐心、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追求享乐舒适、趋易避难、害怕不确定性、节能减耗等,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巨大阻碍。
可以说,很多人无法超越自我、实现梦想的原因中,本能占据相当大的部分。
就不说干成什么大事吧,就拿相对比较容易的“养成运动习惯”来说。
很多人明明知道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很多,但经过多次尝试和努力,却还是以失败告终。
为什么?
因为运动是反本能的事。
在原始社会,人类得把能量用在“刀刃上”——狩猎、采集、自我保护、求偶、生育后代等关乎生存繁衍的事,其他时间要尽量节能减耗,能歇着尽量歇着。
所以,现在的我们,想让自己长期坚持跑步游泳健身,难于上青天。
再比如,我们明明知道阅读是帮助自己成长的门槛最低、性价比最高的方式之一,可好多年过去了,三四十岁了,依然没有养成阅读习惯。
因为阅读不是短期内立即能看到成效的,所以“急功近利”的本能不乐意了。
再比如,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的天赋和热爱是什么,也已经上路了,却因为暂时还没看到期待中的成果,或因为承受不了不确定性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恐惧,而选择中途放弃,回到原来的轨道,继续过上“活死人”般索然无味的人生。
人们往往选择承受不费脑的“活死人”般枯燥平淡的痛苦,也不愿承受需要费脑且承受巨大压力和不确定性的创造性活动,哪怕未来可能收获巨大回报。
事实证明,单单是本能这一个阻碍,就足以令95%的人一辈子都无法“卓越”,只能活成“平庸”。
所以,想要活出不一样的人生,想要卓越,想要超越自我,战胜本能,成为无法逃避的事实!
二、情绪
情绪是以主体愿望和需求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满足主体的愿望和需求,会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反之则会引起消极的、否定的情绪。
情绪的本质是对某种刺激的反应,包括内部反应和外部反应(表情动作等)。
情绪产生的原因,包括本能、三观、信仰、文化背景、认知、习惯等。
情绪会影响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同时也会影响人的行为、决策和人际关系。
所以,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生存状态和幸福指数。
之所以,情绪会成为四大阻碍之一,原因有如下几个:
1、大部分人都知道消极情绪对人生的负面影响,因此对情绪有偏见——喜欢和欢迎积极情绪,讨厌和抗拒消极情绪。
其实,消极情绪并不是豺狼猛兽,相反,消极情绪其实是来“渡”你的天使。
2、盲目地学习各种情绪控制术,治标不治本。
3、忽视情绪背后的根本原因,对自己的了解不够,远远不够。
其实,无论积极还是消极情绪,都是我们内心的一面镜子,它能照见我们内心世界的真实面目。
尤其是消极情绪,它虽“面目丑陋”,对自己和他人有一定的“破坏性”,但它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投射,是内心派出来的一个信使,通过这个信使,我们才能真正读懂自己,同时借助这个信使,我们才能找到“让这个消极情绪不再产生”的突破口。
在我和先生结伴修行的前半段中,关于情绪的课题是所有课题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一个,也是挑战最大的一个。
起初,我们都抗拒和排斥消极情绪,被反复折磨好几回,每次都导致关系紧张。
我们沮丧且困惑,但我们没有盲目地从术的层面去寻求解决情绪问题的钥匙。
反之,我们尝试探寻情绪产生的原因——情绪背后是什么?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反思和总结,我们发现,原来,情绪背后有时是本能在作祟,有时是需求没被满足,有时是旧有的认知导致的,有时是根深蒂固的习惯引发的等等。
当我们找到情绪产生的原因后,我们开始“治根”,虽然需要花点时间,但结果喜人。
后来,再次遇到原本会令我们愤怒的事件时,我们竟然不再愤怒,可以平静面对。
所以,从那时起,我们不再抗拒消极情绪,我们敞开怀抱,欢迎所有情绪的到来,因为我们深知,情绪是我们成长和拓宽舒适区的重要机会,我们想牢牢把握每一次成长的机会。
截至今天为止,我和先生已经有大半年时间没有“情绪战争”了。
虽然生活中还是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但我们很少被情绪控制了,大部分时候都可以理智、心平气和地商讨如何解决问题了。
三、认知
认知是指大脑接收外界信息时,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转化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指导我们的行为的过程。
通俗点讲,认知就是一个人对世间一切的看法和理解。
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知。
这是因为认知取决于人们过往的经历见闻,包括家庭教育、受教育经历、社会经历等。
有句话这么说:“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以外的钱。”
可见,一个人的认知是什么样,世界就是什么样,人生就是什么样。
由于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天天在大自然里玩耍,所以一直到现在,我对大自然都特别有好感,帮我塑造了“大自然是一个让人舒服、愉悦的地方”的认知。
然而,对于从小远离大自然,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而言,走进大自然对他来说可能没什么感觉,或者在他的认知里,大自然是一个夏天好热,令人烦躁,蚊虫很多,不想久留的一个地方。
又例如,一个一直靠打工养家糊口的人,你让他去创业,他可能打死也不敢,因为那是他认知以外的事,人的本能更倾向于做熟悉的事,因为更有安全感。
我读小学那段时间,父母都很忙,我又是家里的长女,时常需要帮忙做家务。
原本我对于做家务的认知是虽然谈不上喜欢,但至少不讨厌不反感。
直到有一次,忘记因为什么了,反正我那天就是不想帮忙洗衣服,结果老爸对着我破口大骂,骂了好一阵,到现在我都还记得那个画面,和当时的感受。
后来,在我的认知里,做家务变成了令我反感的事了。
幸好,结婚后,先生在得知我的经历后,主动揽下了大部分家务。
而他这种因为爱,而给予我包容并主动承担家务的举动,触动了我,让我重新审视了家务这个事,重塑了我对家务的认知。
现在,对我来说,家务不再是令人讨厌的体力活,而是为家人创造舒适幸福生活的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举动,更是一种对家庭的爱和责任的表达。
所以,想要发现自己现有认知的局限性,并冲破认知的束缚,开启人生新篇章,我们就不得不做点什么了。
下面分享几条我个人亲身实证后总结出的经验,希望对你有启发。
1、保持觉察
因为只有保持觉察,你才能发现问题,发现不对劲的地方。
因为发现问题,是改变的起点。
2、终身学习
通过阅读、学习、旅行、社交等各种方式让自己见识更广阔、更多元、更丰富的世界,这是发现自己的认知局限性的窗口。
否则,你将一辈子陷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怪圈里,永远出不来。
“你的认知,就是你的命。”
3、终身修行
没错,你知道了一个道理,不代表你真的理解它,你理解它了不代表你就一定做得到。
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在我看来,就是不仅要知道,还要做到,如此才叫真的懂、真的理解,真的知道。
所以,当你觉察到旧认知有问题,就得重塑,就得修,而不是放任不管,否则你的人生“也就这样了”。
而修行,我更倾向于入世修行——“事上炼”,在凡尘琐事中修炼。
因为,我个人觉得避世修行哪怕修好了,如果还要返回尘世,依然会面临困境,还得修。
四、习惯
习惯是不费力的行为惯性,是经过长时间逐渐养成的行为方式。
习惯的正面力量有多大,它的反面力量就有多大。
我相信大家都体会过要改变一个习惯的难度有多大。
明知道一坐下来休息就刷手机不好,却还是像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控制了一般,一坐下来就拿起手机刷刷刷。
明知道吃炸鸡薯条配冰可乐对脾胃不好,却每次点完炸鸡薯条,必须再配一杯冰可乐。
我们总以为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殊不知在“节能减耗”本能的控制下,人类会更倾向于不费脑、不费力地做熟悉的事,结果就被已养成的习惯掌控了。
所以,事实是,我们并非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大部分时候是在习惯的支配下行动的。
显然,要想改变,突破自我,我们还不得不面临修改不良习惯的挑战。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就算懂很多道理,就算每条道理你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也完全不代表什么。
因为,人生需要的不是道理,而是切实有效的行动。
所以,面对斟酌思考后你认为对的事,别犹豫,即刻行动。
行动中,保持觉察,灵活调整,持之以恒,终得正果。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