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学时,有位同班的男同学问过我:“别人都是管父亲叫大(da)二声,你咋叫爸?”当时我不知道是怎么回答了,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为啥和同龄人不一样,没有按老家的方言那么唤父亲。
我爸1954年生人,今年65周岁了,按安徽老家的说法虚一岁就66了。很难想像,49年前,从皖西的小村庄,父亲只身横跨整个河南省,来到豫西小镇,是个什么样的情形?
父亲的老家是大平原,来到豫西的丘陵地区,还闹过笑话呢。据他说,早先骑自行车下坡,都不知道捏闸。小时候我只觉得父亲太傻了,有点搞笑。现在想来,心里有一点点苦涩,可能自己也是离开了生长的地方吧?
据说父亲学习成绩很好,北京工作的,大我15岁的堂哥说过,他最佩服我父亲,人称黑马,上学总跳级。可能由于高中毕业,没恢复高考,爷爷又属于国民党,没有机会上大学。为了讨生活和谋求出路,父亲就离乡背井,来投奔自己的娘舅了。舅爷是红军转地方的干部,很讲原则的,据说是准备让父亲打一段时间短工就回老家。舅奶奶帮忙让留下来在镇上的粮所干临时工的,干了许多年,后来才转了正。很难想象,个头不高的父亲,怎么扛起的麻包,滚动硕大的油桶。
那年我去市里监考,安排住在原来的市宾馆,现在已经拆了。父亲说:“我原来参加洛阳地区技术比武得了第一名,安排住过这里”。我怀疑父亲之所以在工作上并没有得到晋升,除了身体原因,和他情商不高也有关系吧。据说,验公粮时,极其认真,别人要是想送点烟什么的,定级定得高一些,他掂起人家的东西就扔了,从不讲情面。
父亲节,翻到这张父亲在村里,妈妈的小商店前,给外公喂饭的照片,不禁唏嘘和感慨!当时,外公得脑溢血已经十年了,恢复得走路差不多了,大脑有些萎缩,不会说话。就在第二年,又一次突发的脑溢血夺去了他老人家的生命。
我爸没有问过父亲,为什么对外公能做到这么孝顺。记得很清楚的细节是,切了西瓜,他都是先给外公。因为,父亲是城市户口,我们家自然地就落户在母亲娘家的村庄了。外公在这间小商店住了好几年,因此平时接触得多。当然,舅舅和舅妈照顾外公也很好的。
可能,外婆去世得早,母亲是老大,有些像弟弟妹妹的半个母亲,长姐如母吧。小姨回娘家时,基本都是住我家,有时一次住很久,我自己有时也感觉小姨就像我的大姐一样。虽然,后来由于一些和小姨有关的原因,导致父亲欠了单位三万多。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三万五左右啊。我想,父亲的精神压力一定很大的,但是,我没听他说过一句难听话。一次家人在成都相聚,小姨一落地,就急着给我爸妈买衣服,而我这个女儿反而没有表孝心的机会了呢。母亲的其他两个弟妹,以及舅妈、二姨父、小姨父,甚至其他亲戚,没有不说我爸大方的。甚至,有些还说我爸,大方得有些傻了呢。送给他多好的东西,自己都不舍得吃,转手就给别人。邻居们也是,有笑话他傻大方的,绝没有说他小气的。
论起父亲对我们的教育,还真想不起太多的细节,大概都是身教很少言传吧!有一次,我倒是问他,说:“爸,您能总结一些人际交往的经验传给我们吗?”他说:“见一面,分一半,不要独占利益,吃些亏也没事,不要占便宜。”是,不太会总结哈!但是,也蛮有道理的。
由于父亲常年上班,一周回一次家,还有他的性格和自身疾病,记忆中没有和我们姐弟三人相处的太多细节。只记得,小学时会给我们零花钱,买好吃的,教我们削铅笔,教我们用纸叠青蛙,上衣和裤子。
我爸试着叠了一下,裤子差点忘了怎么叠的。
上初中时,头一两年,学校没有锅炉,冬天父亲每天来给我送一壶热水。记得,第一次送时,他推开教室的门,说:“南南,给你送壶水,灌个暖水袋,暖暖被窝。”搞得我们同学都笑我,当时还嫌弃父亲,现在想来,觉得很暖心呢!初三时,父亲还给我买过一种,上面印着一匹马和“马到成功”四个字的,油性的饼干。可惜,我那时拼尽全力学习,消化不好,都好过了一个蛮黑,嘴唇略厚的一位女同学了。当时,父亲也木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充分利用每一次机会和父亲好好沟通。可能,是父亲的病,以及我们家的经济条件在父亲单位算不太好的,还有我要强的性格,全身心都放在提高成绩,给父母争光,为自己争气上面了。每次,名次上升,得到夸奖,我才会舒一口气吧,活得有些压抑。不要说和父亲交流了,有时见了亲戚都突然不知道怎么称呼了。记得,有一次是因为考了年级第二?还是语数外在市里考了42名?有了一次在全校师生和家长面前,上主席台发言的机会。当时,特别希望父母能坐在下面。可是,母亲应该是忙,父亲好像在吧,不知道他有没有很高兴,父女俩并没有交流过。
现在,父亲远在杭州,虽然年龄不算大,由于疾病,58岁时病退了之后,记忆各方面也大不如前了。其实,姐弟三人,我和他最像,脾气都是急,相爱相杀。不见,会想念,见了,因为小事,很快就会起冲突。
年岁逐增,已近不惑之年了,慢慢才有些理解父亲。也许,我们眼中的父亲,不一定是真实的父亲。比如,他不善言谈,其中一个原因,也许是到了外地,口音的原因,别人听不懂他,他也未必能听懂别人的话。有点搞笑的是,他和老家人打电话,一激动可能会说河南话,和河南人打电话一激动,可能会说老家话。但是,遇到喜欢的话题,他还是很健谈的。我学习外语,觉得有一点点天赋,也是来自于父亲吧。姐弟三人,都顺利考上大学,应该不算太笨,也是遗传了父亲的智商吧。
下次,姐弟三人聚到一起,再问问他俩心中的父亲吧。我眼中的我爸,就是这样:上学时聪明——跳级;工作上也有过骄人的成绩——洛阳地区技术比武第一名;生活上待人慷慨,孝敬老人——对外公和亲戚朋友的态度就可以知道;对待子女言语不多,也有一些细致关心的细节——给我们买好吃的,发零花钱,寒冬送开水……而自己,没见他为自己买过什么东西,微薄的工资都用来养家了。
父亲节,用文字给我爸画个像吧!致敬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