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也就是肝脏上的肿瘤,是诸多恶性肿瘤中,发病率、致死率、复发率都十分高的一种癌症。
据相关数据显示,原发性肝癌,全球每年新发病例85.4万例,中国46.6万,约占全球的55%!
一旦肝脏发生了病变,身体会有几处明显的变化,莫要忽视。
肝脏发生病变,身体会有“1臭,2痛,3红”,希望你没有!
肝脏发生病变,会出现“1臭”
身体变臭
即使是每天都洗澡,但是发现自己的身上,仍然有一种难闻的腐臭味不能去除,这就要考虑是肝脏的问题了。
肝脏是排毒解毒的器官,一旦功能异常,毒素会在身体中堆积,身体不得不通过排汗排毒,这时就会出现身体变臭的奇怪表现,此外也可能有尿臭出现。
肝脏发生病变,会出现“2痛”
1、肝区疼痛
有50%的肝癌患者会出现肝区疼痛的现象,肝区疼痛的位置在右肋部或剑突下,且多为间歇性疼痛或持续性隐痛。
痛的缘由多为肿瘤迅速增大,压榨肝包膜,发生了牵拉痛所致。
2、右肩痛
在没有运动的情况下,如果出现右肩膀莫名的疼痛,很可能是肝脏肿瘤。
这是因为,肝脏肿瘤有可能会压迫附近的横膈膜,亦可压着肺部以下的肌肉神经。
而这些被压着的神经正好是连接右肩的神经,就会引发右肩疼痛。
肝脏发生病变,会出现“3红”
1、掌心红
一般患有肝硬化或者肝癌的人,会出现手掌的大小鱼际线之间发红的情况,此症状又叫做肝掌。
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颜色会有所加深。
2、鼻头红
肝脏参与体内荷尔蒙分泌,若鼻头变红,可能是部分毛细血管扩张引起的,主要是因体内荷尔蒙分泌发生了紊乱,小心肝脏。
3、身体红
出现红色带"爪"的痣,也要警惕是肝脏病变,这种痣有个中心,然后在中心之外有很多细小的分叉,看起来像个红色的小蜘蛛,所以又被叫做"蜘蛛痣"。
蜘蛛痣形成的原理和肝掌差不多,也是最常出现在肝病患者身上的。
预防肝癌,保护肝脏健康,谨记:补2物,少3事,动4处
【补2物】
1、补青色
中医讲,青色,入肝经,拍肝毒。
所以,日此多吃点青色果蔬,对清肝火、养肝脏,有很大的帮助。
茼蒿:其有清肝火的作用,比其它绿叶菜要好一些;多吃茼蒿,还有清血,养心,润肺及消痰等功效。
芹菜:《本草纲目》记载,芹菜,能够清肝利水,帮助身体把有毒物质,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猕猴桃:有维生素之王的称号,经常吃,可保护肝脏,增强肝脏排毒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特别是肝不好的女性常吃,还可以滋养肌肤,帮助皮肤减少毒素沉积,淡化脸上的斑点。
2、补养肝茶
黄花苗根红茶,泡水喝,可排肝毒,提高肝脏解毒能力,预防肝损伤。
黄花苗,十分常见,其根茎,具有很好的护肝作用,将其洗净,发酵后,制成茶,泡水喝,可降低寒性,对于肝脏健康,十分有益。
黄花苗,入肝经,擅长排肝毒,跟乳蓟的功能不相上下,都是最常用在需要去肝毒者身上。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花苗根含有的甾醇类物质,能够使肝糖原含量增加,肝脂肪酶的活性下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肝作用。
此外,其有效成分,还可拮抗内毒素所致的肝细胞损伤,解除内毒素导致的毒性作用,增强肝脏的再生能力。
经常泡上一杯,排肝毒,防肝损,保护肝脏健康,十分有益。
【少3事】
1、少熬夜
长期熬夜,休息不足,是导致现在的人患上肝病增多的重要的因素。
日常不管是熬夜加班还是娱乐,其实伤肝程度都是一样的。
俗话说,“人卧血归于肝”,在睡眠的过程中,肝血会慢慢的汝养肝脏,休息肝脏细胞,还可以改善因为肝脏问题引起的皮肤问题。
经常熬夜,休息不足,也是导致肝脏受损、藏毒的诱因之一。
2、少动怒
怒会伤肝,一个人如果长期情绪压抑、脾气暴躁,很容易引动肝火,导致肝阳上亢,就会出现面红目赤、头晕胀痛、口干口苦、睡眠差、烦躁不安等症状;
长此以往,易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肝的疏泄功能。
3、少酗酒
喝酒,最伤的便是肝脏。
酒精摄入体内产生乙醛,乙醛对肝细胞有毒性作用,会加速肝细胞死亡,影响肝细胞的自我修复。
并且过量的酒精,也是导致疾病和过早死亡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所以除非应酬,平时能不喝酒,尽量就不要喝酒了;离不开酒的人,劝你每次都减少一定量。
【动4处】
1、脚趾:大敦穴
大敦穴: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
大敦穴性情敦厚,担负着调和周围穴位的重担,也是肝经上的井穴,是经气汇集的地方。
经常按摩此穴,有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2、胸部:期门穴
期门穴位于胸部,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每天用掌心搓期门5分钟,微微发热为佳。
期门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特定穴位,常用来治疗各类脏腑疾病。
常搓此穴,能缓解熬夜后出现疲劳、没有食欲等症状,还有疏泄肝胆的作用。
3、后背:肝俞穴
肝,肝脏也。俞,输也。肝俞,名意指肝脏的水湿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位置: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常按此穴,有疏肝利胆,理气明目等功效。
4、小腿:中都穴
人体的小腿内侧,也有一处穴位,叫中都穴。
日常按摩此穴,具有清肝泻热,凉血之功。还可治疗急性肝炎、膝关节炎、子宫出血、疝气等疾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