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理论——约哈里窗口,就是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和别人对我们的认知两个维度的结合会形成一个矩阵。古典在《超级个体专栏》进行了进一步细化,用这个矩阵找自己的优势,形成了“才干地图”。
1)自知-为人所知:开放区
这些才华你和大家都知道,应该全力使用,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2)自知-不为人知:隐藏区
这意味着你有一些才华没有得到施展,需要花更多时间去施展。
只要是自知的部分,都可以通过SIGN、自我观察和回顾的方式独立获得。测评也是一个系统的梳理方式。
3)不自知-为人所知:盲区
盲区就是那些别人觉得“你好厉害啊,怎么做到的”,你说“是吗?”的领域。你也许太“自然而然”,导致没有感觉,但别人看得很清楚!
获取他人的反馈是探索这个领域最好的方式。
4)不自知-不为人知:潜力区
这部分谁也不知道,测评也无法测出来,只能靠你持续地探索未知事物,并且对自己的状态保持开放,保持觉察。
图片来自得到app超级个体专栏这里着重介绍隐藏区的优势寻找方法。隐藏区就相当于自我发掘的金矿,上一次说的各种测评只能测出一些被设定好的,全世界都一样的类型,只有自我分析才能找到自己特有的,符合自己实际的优势。《现在,发现你的职业优势》这本书介绍了发现职业优势的方法,但是无论是发现职业优势或是优势都适用。
首先,理解优势的标志——SIGN。
这是《现在,发现你的职业优势》一书的研究成果,作者发现符合这四个方面的才能算作优势。
1)Success成功:在做的过程中,你感到很充实,高效。
简单的理解就是这这个天赋/技能/知识能让你成功,别人夸奖你有天分,甚至因此而获得很高的奖项。
【想一想】我做的很好,但是不太开心,算不算优势?
不算,优势要持续做下去的事,如果做得不开心,会缺乏动力。
2)Instinct直觉:在做之前,你对此事充满了期待。
优势里有一种“情不自禁”的特质,自己说不清楚为什么,但是会发现不知不觉中反复为某些事情所吸引。你每天都做,或者你经常主动去做,做这类事情总让你很兴奋,迫不及待想要快点做下一次。
3)Grow成长:在做的过程中,你的求知欲很强,非常专注。
支撑优势的生物学基础是一些突触连接的厚的分支,在突触连接最多的地方它的生长速度也就最快。反馈到我们感觉上,就是一种轻松、简单,好像根本不需要很努力去做,就能做得得心应手。对这类事情上手很快,自己每天都思考这一类事情,迫不及待学习新技能,把这一类事情做好。
【想一想】有优势的事情真的不需要努力吗?
不是不需要努力,是看起来不需要,在做的过程中你会全然不顾(不关心自己做了多长时间,在做什么,其他人在想些什么,什么时候能做完),全身心投入其中。对周围的一切已全然不知,全然不顾,而且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4)Need需求:做完之后,你会感觉很有成就感和真实感。
这个need代表你内心的需求,做完这些事后,即使身体会很累,甚至无法全副武装重来一次,但心理上却感觉不到一丝疲惫,恰好相反,你会感到很有成就感,威力十足,焕然一新。非常有满足感,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正确的事情。总是期待做这一类事情,回想之前做这类事情的经历总是很有趣,是自己感觉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之一。
I吸引你,G让你专注如一,S表示你做得很好,N让你感觉很棒,反过来又刺激I,又把你吸引回来。这样循序渐进,兴趣不断推动着能力的提高。
其次,记录优势陈述卡。
在一周的时间内,当自己发现在做让自己有符合sign感觉的事情,就记录下来。
口语化说,就是有“我巴不得马上开始”“我愿意这么一直做下去”“这是我的拿手好戏”“这太有趣了”“下一次是什么时候”的想法时。
《现在,发现你的职业优势》的作者建议,在一张卡片上以“我感到很强大,当。。。”开头,来记录你的这些事情。
一周结束后,把这些卡片记录进行分类,把最正面积极的放在最顶端,依序排放。
选出放在最顶端的三张卡片记录进行下一步分析,
2017年我自己回顾了一段时间的记录,时间上在一周上做了延长,并且在范围上也拓展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得到了以下记录:
我感到很强大,当我完成一本书的思维导图。
我感到很强大,当我写完一篇观后感。
我感到很强大,当我和好朋友聊天时。
我感到很强大,当我学习新知识时。
我感到很强大,当我完成一个手工时,例如花瓣画,灯罩等。
我感到很强大,当我煎出色香味俱全的鸡翅时。
我感到很强大,当我完成了新年计划。
我感到很强大,当我完成对上一年的幸福感分析总结。
我感到很强大,当我和来人在散步时碰撞出思想火花。
我感到很强大,当我整理出单位亮点编辑微信发布时。
我感到很强大,当我在会议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我感到很强大,当我看书时。
然后,准确辨明其中关键环节。
即使是同一种优势,比如学习,每个人还是可能产生差异的,而这一步就是要明确这种差异,而这一步就是让自我分析和一般测评效果显现不同的重要步骤。
对优势卡片中选出的事件问四个问题:
1)“为什么做这件事”重要吗?
2)“我和谁、对谁、为谁做这件事”重要吗?
3)“何时在做这件事”重要吗?
4)“这件事与什么有关”重要吗?
把四个答案连起来,就能进一步细化优势卡片的内容。
为了更完善答案,我选择了前面五件事进行了分析,分析如下:
我感到很强大,当我完成一本书的思维导图。
1)不完全重要,很多时候就是想做,梳理思路。
2)重要,只是自己做就好,为自己为他人都可以。
3)不重要,任何时间都行,当然工作少时更好。
4)重要,要能应用方法的思维导图才行,小说、散文、理论型的没那么有用。
细化:当我能用思维导图整理出可能对自己或他人有帮助的知识时。
我感到很强大,当我写完一篇观后感。
1)不是太重要,但“不写会死”的感觉动力最好。
2)自己写就好;写完发表会加分。
3)看完后马上写感觉最好。
4)关于人生、生命的更感兴趣。
细化:当我能通过自己的整合编辑,将美好的东西向他人展示时。
我感到很强大,当我和好朋友聊天时。
1)重要,为了感情交流、信息交换,如果和陌生人或者半生熟的社交则无趣。
2)重要,和朋友、亲人才可以,或者和同频的人。
3)不重要,不过晚上更好。
4)有关,需要有交流、有反馈的,单向输出无反馈很没劲。
细化:当我能与人进行一对一的情感交流,且有反馈的时候。
我感到很强大,当我学习新知识时。
1)重要,扩大眼界,增长见识,解决问题才行,消遣的没用。
2)自己做就好;为自己或他人解答更好。
3)不限。
4)重要,和心理学、灵修、哲学、文学、管理相关的才有兴趣,对理工科没那么有兴趣。
细化:当我学习心理学、灵修、哲学、文学、管理等与内在相关的知识时。
我感到很强大,当我完成一个手工时,例如花瓣画,灯罩等。
1)有一些,常常就是想做,但有时也作为礼物。
2)为自己、为亲人朋友都重要,为陌生人则没有动力。
3)不重要。
4)和美、情感有关,画、记录故事的本子、灯罩,都不是实用型的,而是情感、艺术的表达。
细化:当我进行情感化的创造时。
2015年我曾做过一次这个练习,当时写的是:
我喜欢专注写毛笔字。
我喜欢用卡纸剪成小爱心,串成风铃,用纸条编成灯罩,即做手工设计。
我喜欢给朋友或家人、自己写信、画画。
我喜欢研究分析自己的各种心理。
我喜欢按照袭击的喜好洗净切好各种食材,再耐心处理,或小火慢炖,或煎焖煮炒,物尽其用,煮出来美味的食物。
我喜欢和好朋友、爱人、家人三两个人,一起聊天,可以聊好久。
我喜欢在路考和科目二的时候把要点整理出来,用于自己复习。
我喜欢去图书馆选书、看书,喜欢看文学、心理学、哲学、自我管理的书。
我喜欢在床上看书和杂志,听公开课、讲座。
我喜欢和爱人一起去旅游,一起找资料,一起定行程,一起去吃好吃的,一起欣赏美景。
具体分析如下:
我喜欢把之前的图片、文字、录音资料搜集起来,配上喜欢的音乐,将其年恋爱史做出一个ppt,还新学转换视频和刻碟,完成婚礼播放。
1)重要,这是为了结婚用的,很有意义。同时也能让亲朋好友见证我们的过程。单纯的ppt会很无聊,但是为了我们里程碑的见证就很好。
2)重要。和谁没关系,视频是自己做的。对谁有关系,对折亲朋好友播放,有人看,有人愿意了解很重要。为谁很重要,是为了自己的纪念,为了我们的纪念。
3)不重要,随时有空九座,婚礼前完成就行。
4)重要,和我们的恋爱史有关,有故事性,也有情感记忆,如果是做什么政治、军事的议题我会无聊。如果只是单纯放我们成长的照片,没有我加工文字,我也会觉得无聊。
细化:我感到自己很强大,当我做展示时,能做我觉得有意义的主题,例如关于我们的爱情,能通过我自己的编辑加工用文字把情节串起来,有真心关注的观众捧场。例如关于学校的历史微信文章、幸福课等。
启发:微信平台可以编辑我觉得有故事性的内容。
家庭、亲情、朋友我也可以积累素材编辑小册子。
我喜欢给朋友或家人、自己写信、画画。
1)重要,因为是要和自己或他人作深入交流,谈谈平时很少说得出口的内心想法,有时给别人写信也是当作礼物。
2)重要,我只给觉得珍惜,我珍惜她,她也会珍惜我的作品的人写,当然包括我自己。
3)不太重要,但通常晚上会比较有灵感。
4)重要,我只讨论和我们都有关的身边事、心态或思想,国家层面的、别人的事情我很少讲,更多是内在的东西。
细化:我感到自己很强大,当我和别人分享内心的东西,别人也会给予回应时。
我喜欢去图书馆选书、看书,喜欢看文学、心理学、哲学、自我管理的书。
1)重要,喜欢去图书馆随性挑些书,不是功利地找资料那种,而是去很放松,很自在地翻阅感兴趣的书,虽然不可以,但基本上书的类型都是文学、心理学、哲学等。
2)重要,喜欢自己去,或者和爱书的老公一起去,想象如果和比喜欢看书的亲戚去,去了又走,那也没劲。
3)重要,要在悠闲的心境下去,如果匆匆忙忙,急着找书然后就走,会少很多乐趣,而且节奏的书通常也不会看。
4)重要,一般我只看与心理学有关的书,有思想的书,不爱看金融、自然科学、机械操作类的书。
细化:我感到自己很强大,当我能自在悠闲地去图书馆挑选我喜欢的书,并悠闲地阅读时。
我喜欢和好朋友、爱人、家人三两个人,一起聊天,可以聊好久。
1)重要,一般聚聚可以联络感情,如果可以深入聊聊近况,能谈谈内心的东西,我觉得很好。如果只是普通吃个饭,那和这件事不是同一类。
2)重要,要我觉得重要的,或者真正在乎的人才有效。不过陌生人好像也可以,半熟不熟的人也可以,但必须有心交流,只是礼貌过场的不行。
3)不重要,任何时间都可以,当然晚上效果更好。
4)重要,要和身边人身边事、心理状态、思考问题相关,如果是政治军事这些就没兴趣,别的不熟的人的八卦我也没兴趣。
细化:我感到自己很强大,当有人愿意和我分享她的内心世界,而我又能倾听,或给一些能对他有帮助的参考时。
在这一个步骤,我在《超级个体》专栏获得了另一个方法。
1.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找一张白纸对折2次分成四块。每一块对应一个字母S、I、G、N。
2.然后按照大概7年为一个阶段,一段段回忆,寻找自己生命中的SIGN(信号)。
我童年阶段,有哪些S.I.G.N 的经历?
小学阶段,有哪些S.I.G.N 的经历?
中学阶段,有哪些S.I.G.N 的经历?
大学到毕业后几年阶段,有哪些S.I.G.N 的经历?
30岁前后,有过哪些S.I.G.N 的经历?
这大概需要花你40分钟的时间——你需要一个个阶段,一个个字母地检索,尽可能多地回忆——简单地写下事件关键词,等全部写完再做总结。如果没有时间,只回顾近7年的也可以。
3.从事件中间寻找共同点,并且尝试提炼出来,比如“写作、与人沟通、共情”。
我在2017年2月12日做了一次练习
丹丹的优势练习汇总结果是:
做思维导图(结构化思考)
写作
学习新思维、新观点、新主题
做新游戏/新手工/新角度
看书
分析总结
心灵/心理
一对一交流、情感交流
美德东西(美食、古诗)
将两次练习的结果结合起来,得到如下优势陈述:
我感到很强大,当我能解构事物、并按自己的意愿重构时。
我感到很强大,当我分享生命的感动或启悟时。
我感到很强大,当我和美的事物链接时。
我感到很强大,当我学习与内在相关的知识,了解和提升自己的内在时。
我感到很强大,当我与他人一对一地进行情感交流,并获得反馈时。
我感到很强大,当我完成新创造、新突破时。
我感到很强大,当我帮助向成长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时。
我感到很强大,当我探寻古老文化的奥秘时。
最后,利用优势标记评估自己的优势。
按要求给自己罗列出的优势陈述打分,分数在53分或以上的表示肯定是你的优势。
分数在45-52之间的,要看情况,如果S类得分低,但I、G、N类得分高,说明是优势,但是目前没有有效运用它,需要不断练习,提升相关技能和知识。如果是倒过来,则可能不是你的优势。但别急着丢掉,可以倒回去看看卡片上是不是有一楼哪个细节,然后再细化后重新做一次测试。
分数低于46分的话,就极有可能不是你的优势。也可能练习的这一周不具有代表性,可以再练习一周试试。
如果两周都是有代表性的工作周,但你发现的事的分数都没有超过46分,表示你可能在一个错误的职位上。
1-5五个程度,1=非常不赞同,5=非常赞同
S=成功
1、在这类事情上我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2、其他人经常对我说,我在这一类事情上很有天分。
3、我曾因为做这一类事情而得过奖或是得到过认可。
I=直觉
4、我每天都做这一类事情。
5、我经常会主动做这一类事情。
6、这一类事情总让我很兴奋。
G=成长
7、对于这一类事情我上手很快。
8、我发现自己每天都在思考这一类事情。
9、我迫不及待想学习新技能,把这一类事情做得更好。
N=需求
10、我总是期待着做这一类事情。
11、回想之前做这一类事情的经历总是很有趣。
12、这一类事情是让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之一。
根据这个标准,我对自己找到的全部八条优势陈述都打了分,得到以下发现:
符合我的优势的是:
1、我感到很强大,当我能解构事物、并按自己的意愿重构时。(56分,刚好匹配测评的理念、学习)
2、我感到很强大,当我分享生命的感动或启悟时。(53分,刚好匹配测评的搜集、思维)
3、我感到很强大,当我学习与内在相关的知识,了解和提升自己的内在时。(53分,刚好匹配测评的排难)
需要继续学习知识和技能,不断练习的潜在优势是:
1、我感到很强大,当我与他人一对一地进行情感交流,并获得反馈时。(50分,S分数低)
2、我感到很强大,当我完成新创造、新突破时。(51分,S分数低)
3、我感到很强大,当我探寻古老文化的奥秘时。(50分,S分数低)
作者给的方法是寻找职业优势,所以选取范围是在典型的这一周工作中发现,我自己想拓展找到优势,所以找的内容不仅有工作,还有自己的生活。总的分析下来,对自己有更深的认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