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分钟脱贫20人?我他么穷了20年也没见有好转,大集上依旧是为了一毛几分钱起争执的平头百姓。
习近平走访中国最贫困的地区,画面里二三十平的整洁明亮的客厅,摆着几十寸的电视、水果、空调。
是不是人们开始对贫穷有了误解,那天看开讲啦,在北京工厂上班的工人说自己四十来岁,有希望在北京买房,生活越来越好。
学校招免费生,条件是最贫困的县区,我一查,连吃一次十块钱的拉面都算是“出去吃”的穷到死的老家竟然没有这个资格。我假期回去过镇子上,寒假时开的那家唯一的KTV依旧门可罗雀,小时候还有的“昊天网吧”早就干不下去成了“南京小笼包”。什么叫小笼包,就是包子那么大,五毛钱一个,可怜楚楚的几个肉丁,配上两块钱一暖瓶的豆浆。去吃了一次差点吐,腥味太大!却依然被人津津乐道。
我觉得当年习近平主席排队去买的如果是这个包子,他顶多象征性的吃几口。
镇子上的人好像特别追求现在的流行文化,却也因为没钱或者不适应它的束缚蹩脚而在自己所能触及到的领域和地区创造了一种“乡村流行”。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买手机,他们屏幕上只有一个微信,嫌打字蹩脚全程用语音,欢喜着从他们发的0.1r的红包里抢来运气王。把原本用在电话上的钱用在买流量上。
给姥爷买了块手机,抗用的小米,把字体调到最大,把里面下满关于诗书画的视频。老人很高兴的捧着去看了。
“乡流”的出现正是所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不能满足的矛盾,以前我全当他是口号。真的看到穷人的样子,才发现是真理。看了每分钟20人脱贫的报告,发现还是口号。
蜘蛛在《十宗罪》里说过:“中国并不是只有北京,王府井,上海陆家嘴,不是只有五星级大酒店,也不只有高级白领写字楼,更多的是贫苦的农村,那些无人知晓的冷清和惨败,朽坏的门扉,家徒四壁的窘迫。社会的丑陋在于从来都没有正视过这一点。”不至于家徒四壁,却也像空心了的萝卜,蔫了的韭菜那样,连徒有其表都很难做到。
前年,去年,今年夏季高雨,05.04.03三年高旱,只靠种地为生的农民已经多年没了收入,而那些化肥农药的价格居高不下,猪肉涨价,你还好意思说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去那个“晟鑫药店”给姥爷买膏药贴,碰上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医生说孩子缺钙(很明显了,头发稀,走不稳,呆呆地样子),要吃药补一下。母亲纠结着看看发育不良的孩子,看看货架上的药价,挑了最便宜的口服液。当时我排在后面那个难受,好像那苦了吧唧的玩意是给我喝了,一阵哽咽。
“佛祖当年还是个小王子时,想要让世间没有贫苦和忧愁,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佛祖成了佛祖,而世间,却还是那个世间。”我终于知道今何在写《西游日记》的心情。路遥写《平凡的世界》的心情。
为什么人会不善良,为什么会不愉快。
网上有句话说得好“你让每个人都吃饱喝足,有事可做,怎么会有不和谐的现象发生。”
追求了几十年的吃饱喝足,有些东西时间长了就不是那么个味了。人们对“吃饱喝足”的标准一再降低。“民以食为天”吃是为了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有资格说别的。而刚刚吃饱略有空闲的农民们去追求好的生活,就形成了“乡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