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八点,我校在新学期开学典礼上别开生面地为全体七年级班主任每人发了一把戒尺。至此,全校30个班级每个班都配有一把戒尺,如果学生的行为和表现违反了校纪、班规,老师就可以动用戒尺对学生实行轻微惩罚。
俗话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近几年来,师生关系、家校关系颇为敏感,老师们陷入“管与不管”的两难境地,尤其对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们“不愿管”,也“不敢管”。因此,今年7月9日,教育部公开表示,将研究制定实施细则,规范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其实,戒尺的使用由来已久。相传在明初,朱元璋的皇子朱棣调皮捣蛋不服管教,许多教他的老师都被他赶走了。后来,又请来了一位老师徐善述,每次,为了让朱棣能够认真念书,都要跪在皇子面前。那一幕恰好被朱元璋看到后,他亲自给老师一把戒尺,并告诉老师,此尺如朕亲临,若皇子不听话,就用戒尺打手掌。之后,朱棣就非常努力地学习,老师用戒尺惩罚学生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把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乾隆皇帝也有过被戒尺惩罚的经历。
那一天,因背不过来书的乾隆被老师朱轼打了三戒尺,这一幕刚好被雍正看到,他脸色非常难看,有护短的意思,于是他对朱轼说:“皇子身份贵重,不是靠棍棒打出来的,你打,他是皇子,你不打,他也是皇子。”朱轼并不俱色,他理直气壮的说了九个字:“教为尧舜,不教为桀纣。”
13年后,乾隆继位,朱轼病重,乾隆亲自去看望朱轼,对朱轼打他的事情还历历在目。朱轼为此向乾隆请罪,乾隆开玩笑说:“若不是先生打我,我可能真的成为桀纣了呢!”
戒尺也是旧时私塾先生常常用到的工具。魏巍在上课时做小动作,先生手里的戒尺好像要落下来,他用石板一迎,戒尺轻轻地敲在了石板边上,大伙和先生都笑了。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是一个既博学又严厉的人,在他的三味书屋里常常备有戒尺,但是不常用。
戒尺对于管教学生确实有一定的震慑作用,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是,近几年来,戒尺渐渐地开始进入课堂。当然,新时代的教育也有必要实施教育惩罚。《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中已明确规定: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及其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确有必要的,可以实施教育惩戒:
(一)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或者不服从教育、管理的;
(二)扰乱课堂秩序、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
(三)吸烟、饮酒,或者言行失范违反学生守则的;
(四)实施有害自己或者他人身心健康的危险行为的;
(五)打骂同学、老师,欺凌同学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六)其他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
心有畏戒,行有尺度。把戒尺请进课堂,无形中对学生的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把戒尺请进课堂,就是让同学们从小养成爱学习、守纪律、懂规矩、知敬畏的好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