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昨天跟我外婆一起聊天,谈到自己头上的白头发,我这时候才好像忽然发现我妈真的老了。
我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觉得我还有时间可以犯错和尝试,却忽视了我爸妈身上积攒的光阴的印记。
我扒拉着我妈头顶上的银发想着,或许我现在还能没有太多烦恼地活着,就是因为她们帮我抵挡了太多。
我妈一直跟我说的是她不求我有多大出息,要挣多少多少钱,只要我一辈子平安健康,生活能够过得去就行。她们的心愿多么简单啊。
或许有些时候是我自己想要的太多,总觉得自己能够拥有的不止现在这点。人类啊,欲望无穷尽。
晚饭后跟妈妈和外婆一起出去散步,听她两讲身边人的故事。谈到看医生动手术的话题,我妈说她觉得她不怎么信动手术,还举了个例子,以前有个认识的人叫张三,他和李四一起在外面干活,不小心从支架上摔了下来,张三不想做手术,怕会影响之后的生活,就选择了保守治疗,李四果断地选择了手术。现在,张三慢慢的好了,又能干重活了,李四自从动了手术后就再也做不了体力活了,不管是对他自身还是他的家庭,影响都挺大的。
我一直觉得医学是科学的,还劝我妈说,做手术也要看患者个人情况,不是动手术情况就一定会更差,也不是不动手术就一定会恢复健康,这些都不是一句两句话能够说清的。做不做手术考虑因素还是挺多的。我妈不以为然。
我觉得我妈她不是不相信医学,更多的是怕面对未知和死亡的恐惧,我完全可以理解,毕竟这世界上谁不怕死呢。
在路灯的照耀下,地上投射出我们三个人的影子。三位女性,有着不同的生活年代和人生故事,我那一刻觉得这种亲情血缘和母女之间的感情、传承好神奇。
孩子总是与母亲联结更为紧密,不仅仅在于辛苦怀胎十月,更在于成长过程中,母亲总是花了更多时间来陪伴孩子。
在人生过程中,做出重大决定的时刻,大部分人都要考虑到母亲或者孩子的因素,往往容易导致自己做出很多妥协,这也是这种关系带来的不利的一面。
昨天下午还见了两位老同学,聊了聊天,喝了茶,说了下近况和未来的一些打算。
与她们分开后,我独自去参观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书店,定位是成年人的书店,不卖教辅,也不是自由阅览图书馆,需要消费才能入座。
店主是位早九晚六的打工人,下班后和周末才营业。装修布置看着十分舒服,采光、通风都相当不错。书店一楼卖书,二楼可以举办活动,功能分区明确。
来这里的我猜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是喜欢书籍、有点小品味、喜爱打卡拍照(这里拍书不免费)分享、喜欢安静氛围的那种。
有一说一,这个书店是我的理想型,放着自己喜欢的音乐,坐在窗前,做一杯自己喜欢的饮料,看一本感兴趣的书,与开往书店的、喜爱书籍的小伙伴一起交流学习,多么美好。
希望我将来也可以拥有自己的一家小书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