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又到年底了。每逢年底,我社群报名的人数又会多起来。大家好像彼此约好了似的,集中在最后几天踩着线溜进来。不仅如此,我做任何活动,比如《多看看别人是怎么赚钱的》,也是快要开始了,报名的人也多了起来。
在工作中,我有一个经验。很多年以前我给同事安排工作,我怕大家时间不够,往往会根据工作量,留出个三五天的时间,结果我发现,不管我多给多少时间,很多人总是从最后一刻开始做,搞得很被动。这就让我很困惑,明明给了那么多时间,最后还是搞得灰头土脸。
所以后面我也学到了,安排工作,不用给太多的时间,有一些轻量工作,当天布置就让当天提交,如果稍微复杂一些的,就给一天时间,最多给点余量,不用太多。反正都是紧急的事情先做,如果来不及,那就压一压,如果我压得狠,对方甚至会把时间腾出来。而给一周或者一个月的时间让人做一件事情,很可能这事做着做着就会不了了之。
我以前很讨厌这样拖沓的行为模式,我认为这是人生失败的原因,所以我对自己下手,去改变我自己身上这样的因素,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我个人的成长,我意识到一点:
我可以对自己下狠手,我可以对我的社群下狠手,但是我无法对我遇到的所有人下狠手,因为这样做的代价太大了。想做事情的时候,会需要很多不同人的协助,你无法避免会接触到很多和你完全不一样风格的人,而这个时候,你又何必在这个上面较劲呢?
顺着这条思路,我开始慢慢意识到要尊重人与人的差异性。而当我开始谈人与人的差异性的时候,前提假设就是人的静态性,人的不可成长性,人的不可变性。而这也是所谓的,人的本性。
人就是爱拖,就是喜欢踩线,就是要等到截止时限快到了才动作。不管你怎么提前,不管你怎么努力,总会有人在最后时刻冒冒失失地闯进来。如果有哪一次,一个爱拖的人都没有,反而是少见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是不可改变,也无法成长的。当然至于你说某个人为什么会长成这个样子,大概是前期持续行动积累的结果吧。长歪了。
2
人的不可成长性,还体现在一点就是,一个人只能只懂他能听懂的话。我在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几乎是感到绝望的。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人处在什么样的水平,就只能听得懂他那个水平的话,其他的话你可以给他讲,他也可能会很认真听,但是没有用,他听了还是和没听是一样的。具体表现是,他会忘掉你说过的话,然后在下次遇到你说过问题的时候,继续来问你,就像你什么都没讲过一样。
这就叫“听不进去”。不要看你很努力地在写书做课,不要看你很费劲地在讲课分享,听讲的人只能以自己水平为圆心,以自己的舒适程度为半径画圆,落在圆里面的,没问题能理解,反正都知道;落在圆上的呢,哇好有趣,转身就忘记了;落在圆外面的,拍手叫好如蜀犬吠日,没有然后。
这种认知的固化程度,顽固到令人可怕,而且还在通过偏见不断地强化。也就是说,我们不知道为什么长成了我们现在的样子,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在以一股极强的力量保持我们现在的样子,宁死不变。
从这个角度说,如果你想要让人愿意听你的话,你只能从说他爱听的话开始,不管这些话对你而言有多么无法忍受,但是你只能,否则连门都没机会进。
如果你想要影响别人,你要知道别人正受什么影响。
3
那么问题来了,人就是这个样子,你还愿意去爱他们吗?
这个问题有点大,我们换一个,假如你自己就是这番模样,你还会去爱你自己么?你会爱一个拖沓的自己么?你会爱一个什么事都等到迫在眉睫才行动的自己么?你会爱一个听不进任何意见只听自己想听的话的自己么?
一般人可能会有两种方向:
第一种,你居然是这样的人,无法爱了算了吧。这叫有条件的爱,看到你优秀我才爱,你不优秀,散了散了。
第二种,给予你足够的爱,让你的爱的沐浴中充满力量,并最终成长出来,开出花,不管是花大花小。这叫无条件的爱,因为爱而勇敢,因为爱而优秀。
有一句话叫“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第一种有条件的爱是悲观者的爱,他们会说你这鸟样我真是没法往下爱,但是他们忘记了自己也是处在鸟笼子里的。大家都是人嘛,谁没几个臭毛病呢?瞧瞧你那鸟样,做个人吧!悲观者往往就是这样,自认为洞悉了一切:“哎,真没意思,就那样回事”。他们是静态世界的神,在静态的世界里永远正确并因为正确而爬到了高位上洋洋得意。
第二种无条件的爱是乐观者的爱,他们是先爱了,这种爱也许是天生,也许是经过算大账的结果,但是他们愿意自己主动先行,心怀善意,积极付出。他们在很多情况下,也会同样激发起对方身上的善意与爱,于是意外获得了加倍的回报。于是乐观者往往因为自己的积极而最终搞出了一些事情,于是我们叫这些人成功者,毕竟最后因为他们,才办成事。
当然,无条件的爱总难免被一些爱的投机者和小偷利用,被白嫖,受到一些损失。这些损失在悲观者眼中看来就是致命的缺陷,于是悲观者就找了个地方躲起来,等着乐观者出错。
4
孟子说过一句话:“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君子与人不同就在于其心,心存爱意,拥有智慧,这里更多指的是无条件的爱。而爱人者,别人也会爱他,这个别人也会爱他,并不是他爱人的目的,只是一个结果,就是无条件的爱所在。
“做个人吧”其实就是要回归到人的本身,对于自己的同胞要有关爱之心。而我们对他人的爱,也最终会反应到我们自己为人处世的修养中。
当我们对人有爱的时候,我们更容易有耐心,也更容易用善意去激发,也更可能收获更多的个人成长。
做社群其实就是要从最大程度上激发社群的爱的氛围场,当大家在社群中感受到的相关的关爱,也更容易主动的成长,毕竟在关爱下,人们更有安全感,更能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社群的核心动能是“爱”,当你心中有爱,你做的社群,自然不会差。当你脑子里想的是“社群变现”,你做出来的事情,和搜刮不会太远。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所有人都采用一样的策略,毕竟一定会有人利用这个特性来占便宜,所以毛主席说得对,“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我在做“管理学”读书活动的时候,要求前一期“毛选”读书活动半途而废者,提交一份2万字的读书笔记,有的人交上来后我读着感觉不对劲,前后文风不搭,结果一查重,有一半以上是抄袭,抄袭者其中还不乏博士研究生。这就是“无条件的爱”遇到了投机取巧者,然后被辜负的例子。
只要你付出,就一定会遇到白嫖者,而破解的方式就是自己掌握技术手段,拥有监测与发现的能力,并予以坚决反制。一旦遇到,这样的人,就要拉黑御敌于三千里之外。因为这样的人压根就不配得到关爱。
无条件的爱是很宝贵的。我们很容易错付给了不正确的人,然后受到伤害,慢慢变成了只能给予有条件的爱的人,然后失去了爱的能力与活力,自己也很痛苦。其实我们可以把这些也当成考验,来帮我们重建关于世界与人的信心,修复无条件的爱的能力。
我只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配得上、抓得住他人的无条件关爱,并且能回馈得了,这样才能让爱流动起来。
毕竟,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做一个正确的悲观者,终究还是不够过瘾,我们还是要做那些乐观的持续成事的人,在犯错中摔打,在犯错中成长,并且在悲观者持续嘲笑中进步,然后忘记了他们的存在。
和正确的人持续做成正确的事,我想这才是幸福的终极奥义。
2021年要到了,大家一起继续搞事情呀!
最后,S成长会2021也即将启动了《焊牢车门,整装待发——S成长会2021报名须知》,12月31日晚上是启动仪式。
另外还有,2021年1月新年共读活动《多看看别人是怎么赚钱的》也要开始了,一切正当时。
还有读书活动《给人生上保险——2021年 “保险学”专题(第12期)读书活动启动》,1月18日启动!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