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教育部上一次叫停奥赛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以至于我都忘记是哪年了。只模糊的记得是十几年前吧。当时,华杯、迎春杯、希望杯等老牌奥赛都停办了,结果第二年,来了个“走进数学美妙花园”,也就是“走美杯”,换个名称,中国式的规避了禁令,只不过得利方(举办方)换成了更有权势的单位。又过了几年,老赛事全恢复了,新赛事继续办,孩子们又多了几次比赛,家长们又多交几次参赛费,领导们……
![](https://img.haomeiwen.com/i4707597/4d75fe2f6a628fcb.jpg)
这次叫停奥赛,后续两大判断:
1.奥数将持续兴盛,直至成为每个孩子的课外必修课程;
2.利益更加集中,将由更强权的部门出面,全国只剩一两个奥赛,至于能剩几个,剩哪几个,看各家的攻关和博弈了。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点:奥数将持续兴盛,直至成为每个孩子的课外必修课程。基于以下三点的判断:
1.中国社会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这种激烈的竞争必然会投射到孩子身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4707597/00b7a6f52fe754d2.jpg)
现在中国社会的竞争已经很激烈。记得七八年前吧,神奇拖把在义乌小商品市场第一次面市,立即引起热销,当时全市场只有一家公司有货,大概是这家公司发明的吧,我没有去考证。到第二周,全市场铺天盖地全是神奇拖把!
全球电子产品的生产基地多数在中国的深圳,为什么不在技术水平更高的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有一句话,原话我记不得了,大概意思是这样的:一个设计出来,下单到工厂,中国深圳公司18小时之内就可以出样品,如此高效,全球只有中国深圳可以做到。其他国家都要一周乃至数周。
记得罗胖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谈到,小米公司上线第一款吃鸡游戏,当天在苹果商品下载排名第一,其他公司看到商机,立马跟进,网易公司24小时内就上线同类游戏,一周内,所有游戏公司都上线吃鸡游戏。罗振宇说,从悄无一人的蓝海,到炮火连天的红海,只用了一周时间。竞争如此激烈、残酷,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一款大型游戏,数十万行代码,怎么就能一天之内完成!答案是数几千名工程师,工作精细分解,停人不停机,24小时不间断工作。
以后还会更激烈。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最终,沉重的养老问题将压在我们及我们的后辈身上,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不会降低,只会抬高。为了能有更好的生活,我们只能高效、高效、再高效,别无他法。
成人世界激烈的竞争,必然会投射到孩子身上,每个家长都想孩子以后人生的起点能更高一些,怎么样能更高一些,就是要比别人更优秀,读更好的学校,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种情况下,不要说奥数,所有的培训班都会更兴旺。
2.目前初中办学的法宝就是掐尖,只要初中掐尖不止,奥数的钢需就永远存在
![](https://img.haomeiwen.com/i4707597/aca506cc1989dd70.jpg)
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一所初中名校不掐尖的,名校把最优秀的生源招收过去,这样就杜绝了二三线学校反超的可能。其实初中名校教育质量真的好不好,谁也不知道,我们能看到的是漂亮的数据,这些漂亮的数据都没有排除掐尖的因素。
教育部要真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首先就要杜绝初中名校掐尖,要杜绝名校掐尖,还是要回归宪法,就是每位孩子都享有公平的教育,不能有校际之不公平的现象。像日本等发达国家一样,每所学校教育质量都是均衡的,不能人为的去会重点学校,非重点学校,这都是违宪行为!校长、教师都要真正流动起来。这能做到吗?不能。因为这样做会伤到他们的利益,他们的孩子想要读更好的学校,他们的家属想在更好的学校工作,他们的朋友想读更好的学校……
只要学校存在名校与一般学校的差距,择校就是必然,掐尖就是必然。正常的考试无法选拔出更聪明的学生,什么考试行?奥数。就算以后真的不举行奥数比赛,但初中名校的入学考试里必定会有奥数题,因为只有这样的难题,才能选出更优秀的学生。这样,奥数就成了“钢需”。
钢需能被压制掉吗?不能。
3.只要还有学生没学会数学思维,奥数就必然存在
![](https://img.haomeiwen.com/i4707597/5329c8079b7d22ab.jpg)
这几年,我接过很多个理科薄弱的初中、高中学生的咨询,理科弱,特别是数学很弱,以女生居多。这些学生并不是智力不好,智力都是中等甚至偏上的,为什么理科没学好?就是不会思维,不会理科思维,或者说数学思维。
不会思维,到初中、高中阶段,理科就会很吃力。这些孩子为什么不会思维?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小学阶段是用记忆的方法来学习数学的,从而养成了用记忆的方法来学习的习惯。
怎样判断孩子是不是用记忆的方法来学习的?
可以有两个办法:一是可以问孩子一些数学公式是怎么来的。如,问孩子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来的。如果孩子很茫然,完全答不上来,基本可以判断,孩子在用记忆的方法学习数学。
有一次,一些六年级家长听了我讲的如何用思维的方法去学习后,很感兴趣,于是,把孩子带一测试一下。结果,我就问了上述这么一个可以说比较简单的问题,就一位同学能完全答出来,一位同学基本能答出来,其他多数都完全答不上来。说明,这些孩子都是用记忆的方法在学习。
二是出一些灵活的题目,看孩子能不能用灵活的方法做,或者还能不能有其他方法去做。比如,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一个长方形操场,原来长100米,宽40米,扩建后,长增加了30米,宽不变,求周长增加了多少米。有一个孩子是这样做的:(130+40)×2-(100+40)×2,这样做对不对呢?当然是对的。但这孩子就有用记忆的方法学习的倾向,比较死板,按老师教的套路在解题。会思维的孩子会这样做:30×2=60 。
孩子为什么会形成用记忆的方法来学习的习惯?一部分是个性的原因,特别是女生因为小学阶段记忆力占优势,容易形成用记忆来学习的习惯。另一部分是应试教育的原因。短期来看,直接用记忆的方法更有效率,提分更快。还是以圆面积这一课为例,如何让孩子们把公式怎么得出来的,去探索一遍,那一节课,只能掌握这一个公式而已。如果用记忆的方法,用几分钟的时间把公式记住,然后,练习运用公式去解决各种变式,这样一节课,几乎会做了所有有关圆面积的题目,看上去效率提升了很多倍。至于以后到初中、高中不会读,那就是以后的事了。
写完这一段,估计小学老师都要骂死我了。其实,初中老师更不会教孩子用思维的方法去学习。向我咨询过怎么学好理科的学生,基本都在初中名校就读,他们普遍反应就是,上课时,老师花很短的时间把例题“过”一遍,然后就做练习。这样“过”一遍,除了智力特别好,学习能力特别强的孩子,其他孩子都是理解不了的,只能硬生生的记住。但因为初中题目变式多,多数人是无法清晰的记住所有变式的,也就学不好了。
也就是说,我们必需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学会思维,学会理科思维(数学思维),否则,到初中很可以就会掉队。那么,问题来了。在正常的数学课上能学到思维吗?理论上是可以的,实际上,很多孩子在数学课堂上没有学会思维。没在数学课堂上学会思维的怎么办?最佳的答案是去学奥数!
当然,孩子们去学了奥数也不一定能学会思维,因为好多奥数老师同样是用记忆的方法来教学的。给一个公式,然后用这个公式去解题。但不管怎么说,总是多了一份希望不是?
综上所述,教育部又作了回秀,没有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甚至又雪上加霜。如同房价一样,千万不要再调控了,房价越调越高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