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Vector7
转载地址:https://juejin.cn/post/7134252767379456014
内存,是Android应用的生命线,一旦在内存上出现问题,轻者内存泄漏,重者直接crash,因此一个应用保持健壮,内存这块的工作是持久战,而且从写代码这块就需要注意合理性,所以想要了解内存优化如何去做,要先从基础知识开始。
1 JVM内存原理
这一部分确实很枯燥,但是对于我们理解内存模型非常重要,这一块也是面试的常客
从上图中,我将JVM的内存模块分成了左右两大部分,左边属于共享区域(方法区、堆区),所有的线程都能够访问,但也会带来同步问题,这里就不细说了;右边属于私有区域,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独立的区域。
1.1 方法执行流程
class MainActivity : AppCompatActivity() {
override fun 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execute()
}
private fun execute(){
val a = 2.5f
val b = 2.5f
val c = a + b
val method = Method()
val d = getD()
}
private fun getD(): Int {
return 0
}
}
class Method{
private var a:Int = 0
}
我们看到在MainActivity的onCreate方法中,执行了execute方法,因为当前是UI线程,每个线程都有一个Java虚拟机栈,从上图中可以看到,那么每执行一个方法,在Java虚拟机栈中都对应一个栈帧。
每次调用一个方法,都代表一个栈帧入栈,当onCreate方法执行完成之后,会执行execute方法,那么我们看下execute方法。
execute方法在Java虚拟机栈中代表一个栈帧,栈帧是由四部分组成:
(1)局部变量表:局部变量是声明在方法体内的,例如a,b,c,在方法执行完成之后,也会被回收; (2)操作数栈:在任意方法中,涉及到变量之间运算等操作都是在操作数栈中进行;例如execute方法中:
val a = 2.5f
当执行这句代码时,首先会将 2.5f压入操作数栈,然后给a赋值,依次类推
(3)返回地址:例如在execute调用了getD方法,那么这个方法在执行到到return的时候就结束了,当一个方法结束之后,就要返回到该方法的被调用处,那么该方法就携带一个返回地址,告诉JVM给谁赋值,然后通过操作数栈给d赋值
(4)动态链接:在execute方法中,实例化了Method类,在这里,首先会给Method中的一些静态变量或者方法进行内存分配,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动态链接。
1.2 从单例模式了解对象生命周期
单例模式,可能是众多设计模式中,我们使用最频繁的一个,但是单例真是就这么简单吗,使用不慎就会造成内存泄漏!
interface IObserver {
fun send(msg:String)
}
class Observable : IObserver {
private val observers: MutableList<IObserver> by lazy {
mutableListOf()
}
fun register(observer: IObserver) {
observers.add(observer)
}
fun unregister(observer: IObserver) {
observers.remove(observer)
}
override fun send(msg: String) {
observers.forEach {
it.send(msg)
}
}
companion object {
val instance: Observable by lazy {
Observable()
}
}
}
这里是写了一个观察者,这个被观察者是一个单例,instance是存放在方法区中,而创建的Observable对象则是存在堆区,看下图
因为方法区属于常驻内存,那么其中的instance引用会一直跟堆区的Observable连接,导致这个单例对象会存在很长的时间
btnRegister.setOnClickListener {
Observable.instance.register(this)
}
btnSend.setOnClickListener {
Observable.instance.send("发送消息")
}
在MainActivity中,点击注册按钮,注意这里传入的值,是当前Activity,那么这个时候退出,会发生什么?我们先从profile工具里看一下,退出之后,有2个内存泄漏的地方,如果使用的leakcannary(后面会介绍)就应该会明白
那么在MainActivity中,哪个地方发生的了内存泄漏呢?我们紧跟一下看看GcRoot的引用,发现有这样一条引用链,MainActivity在一个list数组中,而且这个数组是Observable中的observers,而且是被instance持有,前面我们说到,instance的生命周期很长,所以当Activity准备被销毁时,发现被instance持有导致回收失败,发生了内存泄漏。
那么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处理呢?一般来说,有注册就有解注册,所以我们在封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单例中传入的参数
override fun onDestroy() {
super.onDestroy()
Observable.instance.unregister(this)
}
再次运行我们发现,已经不存在内存泄漏了
1.3 GcRoot
前面我们提到了,因为instance是Gcroot,导致其引用了observers,observers引用了MainActivity,MainActivity退出的时候没有被回收,那么什么样的对象能被看做是GcRoot呢?
(1)静态变量、常量:例如instance,其内存是在方法区的,在方法区一般存储的都是静态的常量或者变量,其生命周期非常长;
(2)局部变量表:在Java虚拟机栈的栈帧中,存在局部变量表,为什么局部变量表能作为gcroot,原因很简单,我们看下面这个方法
private fun execute() {
val a = 2.5f
val method = Method()
val d = getD()
}
a变量就是一个局部变量表中的成员,我们想一下,如果a不是gcroot,那么垃圾回收时就有可能被回收,那么这个方法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当这个方法执行完成之后,gcroot被回收,其引用也会被回收。
2 OOM
在之前我们简单介绍了内存泄漏的场景,那么内存泄漏一旦发生,就会导致OOM吗?其实并不是,内存泄漏一开始并不会导致OOM,而是逐渐累计的,当内存空间不足时,会造成卡顿、耗电等不良体验,最终就会导致OOM,app崩溃
那么什么情况下会导致OOM呢?
(1)Java堆内存不足
(2)没有连续的内存空间
(3)线程数超出限制
其实以上3种状况,前两种都有可能是内存泄漏导致的,所以如何避免内存泄漏,是我们内存优化的重点
2.1 leakcanary使用
首先在module中引入leakcanary的依赖,关于leakcanary的原理,之后会单独写一篇博客介绍,这里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分析内存泄漏
debugImplementation 'com.squareup.leakcanary:leakcanary-android:2.7'
配置依赖之后,重新运行项目,会看到一个leaks app,这个app就是用来监控内存泄漏的工具
那我们执行之前的应用,打开leaks看一下gcroot的引用,是不是跟我们在as的profiler中看到的是一样的
如果使用过leakcanary的伙伴们应该知道,leakcanary会生成一个hprof文件,那么通过MAT工具,可以分析这个hprof文件,查找内存泄漏的位置,下面的链接能够下载MAT工具 www.eclipse.org/mat/downloa…
2.2 内存泄漏的场景
1. 资源性的对象没有关闭
例如,我们在做一个相机模块,通过camera拿到了一帧图片,通常我们会将其转换为bitmap,在使用完成之后,如果没有将其回收,那么就会造成内存泄漏,具体使用完该怎么办呢?
if(bitmap != null){
bitmap?.recycle()
bitmap = null
}
调用bitmap的recycle方法,然后将bitmap置为null
2. 注册的对象没有注销
这种场景其实我们已经很常见了,在之前也提到过,就是注册跟反注册要成对出现,例如我们在注册广播接收器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在Activity销毁的时候去解注册,具体使用方式就不做过多的赘述。
3. 类的静态变量持有大数据量对象
因为我们知道,类的静态变量是存储在方法区的,方法区空间有限而且生命周期长,如果持有大数据量对象,那么很难被gc回收,如果再次向方法区分配内存,会导致没有足够的空间分配,从而导致OOM
4. 单例造成的内存泄漏
这个我们在前面已经有一个详细的介绍,因为我们在使用单例的时候,经常会传入context或者activity对象,因为有上下文的存在,导致单例持有不能被销毁;
因此在传入context的时候,可以传入Application的context,那么单例就不会持有activity的上下文可以正常被回收;
如果不能传入Application的context,那么可以通过弱引用包装context,使用的时候从弱引用中取出,但这样会存在风险,因为弱引用可能随时被系统回收,如果在某个时刻必须要使用context,可能会带来额外的问题,因此根据不同的场景谨慎使用。
object ToastUtils {
private var context:Context? = null
fun setText(context: Context) {
this.context = context
Toast.makeText(context, "1111", Toast.LENGTH_SHORT).show()
}
}
我们看下上面的代码,ToastUtils是一个单例,我们在外边写了一个context:Context? 的引用,这种写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ToastUtils会持有context的引用导致内存泄漏
object ToastUtils {
fun setText(context: Context) {
Toast.makeText(context, "1111", Toast.LENGTH_SHORT).show()
}
}
5. 非静态内部类的静态实例
我们先了解下什么是静态内部类和非静态内部类,首先只有内部类才能设置为静态类,例如
class MainActivity : AppCompatActivity() {
private var a = 10
override fun 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2)
}
inner class InnerClass {
fun setA(code: Int) {
a = code
}
}
}
InnerClass是一个非静态内部类,那么在MainActivity声明了一个变量a,其实InnerClass是能够拿到这个变量,也就是说,非静态内部类其实是对外部类有一个隐式持有,那么它的静态实例对象是存储在方法区,而且该对象持有MainActivity的引用,导致退出时无法被释放。
解决方式就是:将InnerClass设置为静态类
class InnerClass {
fun setA(code: Int) {
a = code //这里就无法使用外部类的对象或者方法
}
}
大家如果对于kotlin不熟悉的话,就简单介绍一下,inner class在java中就是非静态的内部类;而直接用class修饰,那么就相当于Java中的 public static 静态内部类。
6. Handler
这个可就是老生常谈了,如果使用过Handler的话都知道,它非常容易产生内存泄漏,具体的原理就不说了,感觉现在用Handler真的越来越少了
其实说了这么多,真正在写代码的时候,不能真正的避免,接下来我就使用leakcanary来检测某个项目中存在的内存泄漏问题,并解决
3 从实际项目出发,根除内存泄漏
1. 单例引发的内存泄漏
我们从gcroot中可以看到,在TeachAidsCaptureImpl中传入了LifeCycleOwner,LifeCycleOwner大家应该熟悉,能够监听Activity或者Fragment的生命周期,然后CaptureModeManager是一个单例,传入的mode就是TeachAidsCaptureImpl,这样就会导致一个问题,单例的生命周期很长,Fragment被销毁的时候因为TeachAidsCaptureImpl持有了Fragment的引用,导致无法销毁
fun clear() {
if (mode != null) {
mode = null
}
}
所以,在Activity或者Fragment销毁前,将model置为空,那么内存泄漏就会解决了,直到看到这个界面,那么我们的应用就是安全的了
2.使用Toast引发的内存泄漏
在我们使用Toast的时候,需要传入一个上下文,我们通常会传入Activity,那么这个上下文给谁用的呢,在Toast中也有View,如果我们自定过Toast应该知道,那么如果Toast中的View持有了Activity的引用,那么就会导致内存泄漏
Toast.makeText(this,"Toast内存泄漏",Toast.LENGTH_SHORT).show()
那么怎样避免呢?传入Application的上下文,就不会导致Activity不被回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