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指向写作。长期以来,低效或甚至无效的语文课堂,是因为没有把握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或者说是语文教与学的最终所指。如果要给语文学科的属性正本清源或拨乱反正的话,那么,语文课堂文本阅读的教学,最终要落实在写作上。这是语文教与学的核心素养所指。
在上公开课的时候,我选择了鲁迅的名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传统语文教学以来,我们一线老师都是把这篇课文的主旨理解为:通过百草园自由自在的玩乐探索求知的生活,来表达对封建教育的生活的不满。然而,真正从文本出发,我们其实对鲁迅的写作初衷有极大程度的误解或曲解。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在我们大众的面前,可能由于现代文学史对鲁迅的介绍都是一个思想家,改革家,是一个极其严肃和斗士形象:“横眉冷对千夫指”这样的形象也许和世人心中的鲁迅这个诗句有关。因此传统教育下的我们都以为他是一个反封建思想最强烈的作家,而偏偏这篇文章“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涉及到了封建教育相关文字与思想。这一点是引导我们在这篇文章最主要的误导的一个方面。然而,我们都知道,这篇文章是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的。所谓文集的题目“朝花夕拾”是“早晨盛开的鲜花,到傍晚的时候来采摘或捡起。比喻重拾往事,旧事重提。”而这里的“鲜花”即象征美好的事情。由此,就有了第二,我们进入这篇文章的视角必须是“儿童视角”即作者虽然写作时是中年,但是是一儿童视角来写童年的有趣与好玩的事情,那才能称得上“美好、有趣、好玩”的事情。再次,就是如何理解课文涉及到封建教育思想的那些文字,我们就有了,第三,封建教育的先生与内容还有生活,他们都是以童年角度进入来看的,因此,这些内容依然是以“好玩、有趣”为主题的,至于封建教育的先生的代班机械迂腐形象与内容枯燥乏味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都是作为“好玩、有趣”的读书生活中的反面即侧面描写来呈现的,于是,正反两面就能有机和谐地统一在一个以童年视角下写作者鲁迅的笔下。这就是我在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中,以“指向写作的最终目标的文本阅读理解”为教学理念的出发点。
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与思路如下。所以,我从课文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题目来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的主题:写美好的,有趣好玩的事情。然后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课文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首先是地点转换理解结构:两个部分;然后是两部分的选材方面理解内容;童年玩耍与入学读书;再次从两个地方的内容偏重上来理解写作手法:对比手法。由此,从而有文本题目理解得出第一个写作之道:题好:一半文。学生在写作上对题目的忽视,让文章的眼睛没有了灵性,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文章的眼睛文题也正是反映文章内容、技法等的高度概括,这是极其重要的,是不但不能被忽视,反而要高度重视的。而后在进入文章,从分析理解文章题目可知全文大致分为“百草园童年玩乐生活”与“三味书屋读书生活”两部分,于是,在设置简洁而高度浓缩概括的思考题:在百草园大自然的广阔天地中的游玩生活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以此引导学生默读这部分,简要概括百草园生活的主要事件得出:好玩的地方——泥墙根一带;好听的故事——美女蛇传说;有趣的事情——冬季雪地捕鸟。每一件事都是紧扣“有趣与好玩”这个写作主题来精选题材的。同理,再次引导学生默读文章第二部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思考: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里选取了哪几件事情来写?从中你可以看出读书生活整体感受是什么?用几个词来说说。结合课文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为:有趣的礼——入学拜师之礼;有趣的人——寿镜吾先生(问“怪哉”一虫之事,不回答;到后花园游玩迟到,不惩罚;先生读书认真入神。)有趣的事——课堂上独自画画儿。这既是从童年视角进入来分析理解文本,又是紧扣散文集文题“朝花”的象征意义“鲜花”即美好有趣好玩的主题选材的,因而,这样的理解是符合鲁迅作者的选材立意的初衷的。到此,我得出第二个写作之道:料好:写有趣好玩的。
在分析两部分文章的选材后,我在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还有那个文段没有分析呢?这里除第一段是对“百草园生活”的总起概括段外,很快可以得出还剩下第9自然段。于是带领学生齐读它,思考如下问题:文章是如何衔接两个部分的?为什么这样?从中你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倾向吗?并感受这个段落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表达了童年鲁迅对百草园自由自在的生活的依依不舍与对即将到来的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束缚不满与抵触。这是学生在写作中最容易忽略与不注意的,文章的过渡与自然衔接。并就势引导学生,这个段落外,文章还有和这个段落在文章结构上具有一样作用的文段是那个?学生自然能很快找出来即第3自然段。这样加强学生在写作中段落起承转合的整合文段的技法。由此得出第三个写作之道:文好:承上启下(转合)。到此为止,全文由文本解读分析到写作指导的最终落实就全部实现。
这是我在当下语文课堂“文本阅读指向写作”理念指导下的一个实践,也是我往后语文教学的主导方向,因为,语文教与学的两度,必须得始终遵循:花开两度:指向写作的阅读,一个是文本阅读理解,一个是写作指导实践。两个皆不可偏废,尤其是由课文文本的解读到写作指导的实践落实,是语文教与学核心素养所在,语文教学灵魂之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