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同题诗PK之听琴

作者: 白马侃诗文 | 来源:发表于2019-06-01 13:14 被阅读15次

    《听郑五愔弹琴》
    孟浩然
    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
    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其他六人为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嗜好饮酒,精通音律。诗人在此以阮籍比喻郑愔。他在竹林里摆上美酒,在徐徐清风中坐下开怀畅饮。喝到半醉的时候,伸展出自己的袍袖把心爱的七弦琴擦拭干净,准备弹曲。这里细腻的描绘出一位好酒爱琴的郑五的形象。他把古琴当宝贝,竟然用袖子拂拭琴身,可见他对琴如知己,爱惜它如爱己身。龙唇琴是古时候传说的一具名琴。接下来又是一个细节描写: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这一句和李白的“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一样,表现出弹奏者和欣赏者同时痴迷于琴曲意境中而遗忘了时间的流逝。

    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我平生之志就在山水田园之中,听到郑生弹的琴乐后顿时感到了却了这番夙愿以求的山水之心。孟浩然在听琴师郑五所弹的乐曲后不但给他十万大赞,还把自己的一片心志也诉注于听琴的畅快感觉里,可谓是郑孟知音两相和呀。这正是诗人从侧面烘托琴师技艺超凡的手法。

    孟襄阳写这首诗时应该才十几岁,恰是青年风华正茂的年岁。诗人对弹琴也是颇有造诣的,不然年纪轻轻怎能聆听得出郑五的琴声呢?可惜不久后的郑愔被唐睿宗所诛杀,时年孟浩然二十岁左右。

    宋朝时的刘辰翁在《王孟诗评》里说《听郑五愔弹琴》:“朴而不俚,风韵尚存。”意思就是这首诗风格质朴,却没有用俚语俗语去表达,风骚韵味已存在于字里行间。并且写这首诗时孟浩然正年少,已流露出山水诗人的最初雏形。

    《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绿绮是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等一把古琴,司马相如擅于弹奏《凤求凰》。李白,司马相如和本诗中为李白弹琴的僧人浚都是四川人,说来算是同乡。绿绮在诗中代指琴。故乡的人弹奏琴曲给太白听 ,一则引起太的的思乡之情,二则引起太白对山水无限的遐想。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一出句就出现了峨眉峰,峨眉山月多次在太白诗歌中出现,可见故乡四川的山山水水对他的浪漫情怀有巨大的影响,他对故乡的怀念是刻骨铭心的。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万壑松是什么声音呢?是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如风吹动山沟山坳中的松林所特有的声响,深沉铿锵,令人对琴师高超灵动的琴艺充满了幻想。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其中客心洗流水,一语双关。一则是诗人听了蜀僧弹的曲子后,心胸好像被清澈流水冲刷过一样,也就是说相当于经过了一场洗礼,充满了无法形容舒爽愉悦。另一个意思是引用了俞伯牙遇钟子期为知音的故事 。《列子.汤问》中记载,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琴。当伯牙弹奏心中在攀登高山的意境时,子期会情不自禁的说,妙呀巍巍的泰山;当伯牙弹奏心中畅想的流水意境时,子期又会准确的说出伯牙的琴意,“善哉,洋洋兮江河”。这就是高山流水的故事。同时高山流水也是一首古琴名曲,据说是俞伯牙所作。钟子期死后,伯牙把他的琴摔了,因为他认为再也没有人听得懂他的琴心了。

    余响入霜钟,这句诗的意思是琴声的余音袅袅不绝,萦绕山间,和黄昏时山寺里的钟声完美的合奏在一起。霜钟与结句里的秋云相照应,点名了欣赏乐曲的时间。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说明弹琴者和听琴者都在琴曲中沉侵了许久,直到太阳落山,晚霞满天,渐渐暗淡了青山。

    诗人把听琴的主观感受转移到视觉形象的描绘,取得了令人惊奇的艺术表达效果。比如诗人在诗中听到的琴声,写成如万壑松,谁听过呢?诚然成大片的松树被大风利动时有松涛声,但我们真感觉不到千万山壑中的松涛有怎样的一种声效。这只是太白专注听琴的过程中想到的华美意象。诗歌书写的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性,在此得以证明。

    《听筝》
    唐代: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听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端的五言绝句。这首诗还有一个名字叫《鸣筝》,从弹奏者的角度来写的,以弹奏者为主,一撩一拂,一拨一按,雅音送四座,欣赏的听众与演奏者都聚精会神的融入筝曲内容表达的境界里去了。若是以《听筝》为题,演奏者全身贯注的沉浸在筝乐的优美意意境里,自弹自娱,以至于旁若无人,物我两忘;但这一切都逃不过,听者的眼睛和耳朵:旁听者听的清,更能观察到演奏者的表情的专注,身心的投入,情绪的涨落。白马觉得以《听筝》为题较好。

    这首小诗可以理解为懂音乐的女子为了让通音乐的心上人来到自己身边,故意弹错调子,以引起他的注意,帮她纠正这个错误,从而达到两心交流的目的。好一个心思灵敏的女子!小诗还可以理解为弹奏的女艺人为达到吸引听众与听众打成一片故意弹走调,正如清朝徐增在《耳庵说唐诗》里讲的,弹奏的女艺人为了卖弄身分,她善于弹筝,常常有心露一手,却要装作无心弹奏的样子,对听众欲擒故纵。两只手搭在弦上,心里很在意四座的听众。如果她显露出自己擅长弹奏,欣赏者会评论她的技能;如果她在听众面前故意示弱,“弹的不好,多多指教”,则会得到欣赏者的鼓励与嘉许。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三国时的周瑜精通音律 ,人称周郎。当别人弹的曲子有错误的时候,他会回头看一下那人。这就是当时流传的一句话“曲有识,周郎顾”。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所听到的筝曲,是由一位机灵乖巧的女子弹奏的。诗人只截取了误拂弦这一举动,就把一位有邀宠心思的弹筝女的形象跃然纸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唐同题诗PK之听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co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