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

作者: 古诗新读 | 来源:发表于2020-09-20 07:30 被阅读0次

暮归山中

明代:蓝仁  

暮归山已昏,濯足月在涧。

衡门栖鹊定,暗树流萤乱。

妻孥候我至,明灯共蔬饭。

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

赏析

这首古体诗写诗人的一个平常的生活片断。诗人按照行动的足迹,安排了连续的四个场面。全诗没有奇思妙语,没有汹涌的生活波澜。诗人只是拣取身边日常琐事,平淡的生活场景,略加点染,流露出恬淡的生活旨趣,给人以情真语切的感觉。    

先写归家途中的情景。“暮归山已昏,濯足月在涧。”暮色苍茫,乱山昏暗。崎岖的山道上,诗人信步归家。在诗人的感觉中,溪涧潺谖,淙淙作响;明月初升,清辉撒冷;涧水清澈,月影流布。空山是这样的清幽,这样的寂寥。身在其中,濯足清流,别有一番情趣。“濯足”暗用了《楚辞·渔父》的故实,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身份、生活态度和高尚节操。起句擒题,所写之景,所叙之事,无不是“暮归”,无不是“山中”。 

随着诗人的脚步,眼前出现了一座山间陋室。“衡木栖鹊定,暗径流萤乱。”其屋横木为门,简陋如此;鹊栖其上,冷落可知。再以小径幽暗,流萤乱飞加以渲染,景象的荒芜,氛围的凄清,家境的贫寒很好地表现了出来。诗人的感情通过“衡门”作了隐隐的透露和巧妙的暗示。衡门虽然简陋,但如果自己不以为陋,也可以游息其间。贤者乐道忘忧,虽身处陋室,而不以为苦,反能自得其乐。这是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尽管这种态度的背后也有悲哀和痛苦。诗人就是以这样的贤者自居,甘处衡门,自得其乐。从“栖鹊”、“流萤”等景物看,较一、二句所写事物已有一段时间间隔,这时夜幕降临已很久了。“栖鹊定”与“流萤乱”,这一“定”一“乱”,一静一动,相映成趣,下字十分准确,是句中字眼。 

接下来便是叙写家人团聚的情景。“妻孥候我至,明灯共蔬饭。”天色已晚,灯火已明,粗菜淡饭已具,妻子儿女坐等诗人归家。和乐融融的山乡田家生活显得真切而自然。最后以诗人伫立松桂之下,仰望浩渺星空作结,意蕴幽远,含蓄深沉。“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夜已很深,万籁俱寂;晚风习习,凉意袭人。诗人久久伫立,徘徊松桂之下。仰望天空,只见疏星点点,明月高悬,勾起了诗人无限的遐想。诗人似乎有所失落,有所追寻,而失落追寻的究竟为何物,又显得倘恍迷离,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可供想象的无限空间。  

全诗采用移步换景之法,层层推移,步步腾挪,使诗歌跳脱而有变化。诗人用疏淡的笔触,通过平凡生活事件的叙述和特定环境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有对山间恬淡生活的热爱,也有人生失意后的淡淡哀愁。诗中的溪涧幽泉,青松佳桂等意象,透露出山野闲人那种清高隐逸的旨趣。而暗径幽深,流萤乱舞,又烘托出诗人烦乱茫然的情绪。诗的基调是较为明快自然的,但也多少笼罩了一层轻柔的迷惘和淡远的惆怅。诗人运笔古拙,洗脱铅华,纯用白描,以平实直朴取胜,而不以夸饰渲染为工。初读起来似觉有些乏味,但细加玩赏,便又能感觉到语虽淡而味终不薄。这也许就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相关文章

  • 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

    暮归山中 明代:蓝仁 暮归山已昏,濯足月在涧。 衡门栖鹊定,暗树流萤乱。 妻孥候我至,明灯共蔬饭。 伫立松桂凉,...

  • 摊破浣溪沙·花落疏疏小果凉(耶殊陀尼诗社看图作文)

    摊破浣溪沙·花落疏疏小果凉 作者:盛雪 花落疏疏小果凉,引车曲径过松廊。叫卖声惊叶尖露,坠衣裳。 遮眼教猜蝴蝶落,...

  • 2018-07-08

    流星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 深夜有感

    风自无中起,夜扫落叶黄。 伏案添衣处,隔窗感月凉。 星疏见天阔,眉皱衬谁茫。 了却此间事,挽弓射天狼。

  • 古风•仙境

    疏星耀河汉,弦月览九天。 乌篷济云海,老树鼓风帆。 张小吹《夏夜》 懦愚 《七绝》

  • 洞仙诗

    明月疏星挂河汉,冰肌玉骨现人间。 西风暗夜欲偷香,似水流年驻秀妍。

  • 绝美风景组图(六)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牵牛星》 汉 · 佚名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唐...

  • 泓颖原创诗词‖浣溪沙·夏夜停电

    似与昨宵月色同。疏星几点小窗中。停灯何处暗飞虫。 帐里余凉和睡减,梦来珠汗隔衣浓。依稀罗扇遣微风。

  • 【风入松】瓯江两岸传声

    【风入松】瓯江两岸传声文/林海秋风断续又三更,桂月楼明。异乡院落人初静,银河暗、几点疏星。无奈夜凉如水,披衣独对孤...

  • 西江月 无题

    西江月 无题 淡月微微河汉,疏雨点点梧桐。 萧然廊壁复西东,听却笛声三弄。 金桂悠悠香送,玉兰袅袅愁空。 荻花丛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du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