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娱乐圈简书电影青春
嫽扎咧!《狗十三》:是一声怎样的呐喊?

嫽扎咧!《狗十三》:是一声怎样的呐喊?

作者: 曲堂燕 | 来源:发表于2018-12-18 23:13 被阅读154次

    文/曲堂燕5  图/来自网络

    晚上7:20,到国瑞城百老汇电影院去看《狗十三》,一个奇怪的电影名字,到底是一个什么故事呢?很好奇。

    嫽扎咧!《狗十三》:是一声怎样的呐喊?

    其实,看电影就是这样,走进电影院直接就看,不要事先打探剧情。随着镜头、情节、人物的推进出场,瞪大眼睛,跟着猜测下面的发展与波折,从迷惑到明白,从开头到结尾,思考推理与情绪起伏和电影院里的时间黑洞一起流逝,这真是一种享受。

    第一个镜头,便是一个13岁女学生对着观众自言自语:到底上哪个兴趣班好呢?物理还是英语?选了就会后悔,就好比:夏天忘了冬天的冷,冬天忘了夏天的热,总是喜欢没有得到的。

    这是一个初中女生所在的家庭,奶奶宠,爷爷惯,爸爸工作忙,妈妈离了婚,后妈生了一个弟弟刚刚满月,还有一个堂姐,算是情敌。养了一只小狗叫爱因斯坦,慢慢的喜欢上它了。突然有一天,爷爷买菜时把狗丢了,这孩子青春期的任性犯了,推倒了爷爷,走丢了奶奶,爸爸气急败坏,歇斯底里地打了她一顿。

    嫽扎咧!《狗十三》:是一声怎样的呐喊? 嫽扎咧!《狗十三》:是一声怎样的呐喊?

    孩子懂事了,接下来,一切心理和情绪以及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变化,是所有家庭都有的,孩子懂事了,不再任性了,但,这是一把双刃剑,忍耐、世故随之而来,慢慢地进入了成人世界。孩子眼里的重要、任性和反叛逆反与成人世界里的重要、世俗、无聊和真性情,一切都是相对的。爱因斯坦,这个狗的名字始终贯穿全剧,也是一个女孩儿的寄托与放手!她长大了,她终究会和你我一样。从漠然、讨厌、依恋、喜欢,到疯狂的爱,再到丢失、抛弃、擦肩而过而又能泰然处之,人与“畜生”的关系,就如同人与人,人与爱的关系。

    嫽扎咧!《狗十三》:是一声怎样的呐喊?

    《狗十三》,这个名字直到剧终,我还是没有明白。

    百度了一下,我觉得以下解释说得有道理:“狗十三”中的“十三”,这个数字在西方是忌讳的,加上影片中的女孩,刚好十三岁,所以,十三岁的青春期孩子,性情如狗,一会儿乖乖,一会儿会向你汪汪吼叫。而“狗”这个字,在中国,大部分都是出自于粗话的构成部分,“狗”只要成为了骂人话语,自然就是“自带”贬义戏谑色彩,如单身狗、虐狗。除此之外,“13”这个字眼,在网络时代,已经变成了“B”。所以“狗13”,自然也可以“顺理成章”翻译成一句骂人话。“狗十三”其实也是很多年轻人对这个现实社会的一句呐喊,这话同时也包含着深深的无奈。

    电影是生活的艺术夸张,但典型的现实生活远比电影更疯狂、更苦涩。电影里,那些奔波于官场、商场、酒场、情场的成年人,说自己最欣赏的一句话是苏东坡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现代社会,这只不过是一种精神的虚幻安慰,谁的物质世界里还能忍受得了竹杖芒鞋的清贫与寂寞,谁的精神世界里能扛得住一蓑烟雨的持续打击。苏东坡的人生苦涩不是那么好玩儿的,你只不过喜欢他的旷达幽默与诗词罢了。

    姐姐叫李堂,妹妹叫李玩,弟弟叫李昭,故事发生在西安。我胡乱地想到了在关中建立王朝霸业的大唐,那是我们最强盛的时候,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就完了。为什么呢?大家都是聪明人,还是如爷爷给小孙子起名时所说的: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吧。

    “夜,深藏于心的夜;花,绽放于血的花。我奔向昏黄迷茫的光,却不觉迷失坠落的慌”,片尾曲《夜花》以简短的形式,形而上地凝炼了电影的主题,囊括了电影所有的内涵,令人心潮起伏,独坐沉思。花,平添了夜的叵测;夜,幻化了花的迷离。相对于电影演绎的故事,夜仿佛社会大势,花便是个人内心。

    女孩儿的表演自然、真情、投入,丑父亲话不多,很多时候让人无语凝噎,我是和他一起流泪了,相信他的人生很累。

    电影里还有男人们欣赏的一句话,是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是所有问题的解决大师,也是一切悲欢苦乐的终结者。

    和时间一起享受生命的过程吧,不舍昼夜。

    电影很不错,有空去看看吧。里面有你我的家庭日常和青春记忆,当然,还有好玩儿而亲切的陕西话。

    狗13,嫽扎咧!(2018.12.19赏读视界4)

    嫽扎咧!《狗十三》:是一声怎样的呐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嫽扎咧!《狗十三》:是一声怎样的呐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gr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