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巍峨以其姿态表达着厚重深沉,常比拟为父爱之深沉厚重,在我看来,不仅仅如此。父爱如山更另有深意。
诚然,相较于母亲的感性如流水潺潺,男性更多不善言语,他们的爱深沉而带着严厉。
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呀!
且多以行动表达。
谁能不爱用行动力表达的爱意呢?
即便年少无知,也会在聆听的岁月的窸窸窣窣之后,细品慢悟,才更深领悟其中深情。
养儿方知父母恩。
然而,现实中,很多父母之爱是带着愤怒与憎恨的。
爱并愤怒着,憎恨着。
矛盾吧?什么意思呢?
如果说,男女之爱最大的遗憾莫过于爱而不得,那么亲子之爱最大的无力便是爱而不得要领,爱但不会爱。
从而爱得无力。
武志红说愤怒是对自己无能的憎恨。当父母爱的无能时候,愤怒便指向了孩子。
抛开评判说事实,当妈妈的除了照顾孩子的衣食起居,在学习,社交上能给多大帮助呢?当孩子遇到难题,除了鼓励他自己想办法,鼓励他向老师提问,能在多大程度上像教练一样,提供高纬度的陪跑呢?工作之后的孩子,有多少能得到父母的资源呢?
当然有,但是普罗大众的父母中。相信多数只能让孩子自己去闯荡。
说白了,还是逼着孩子自己面对。他自己的人生自己闯荡没错。可是起点依旧和父母那一代并没有多大区别。
这是作为父母的你想要的吗?
很多父亲更是如山一样一动不动,除了应酬,仅有的陪娃时间,是打着游戏顺便有一搭没一搭的监视孩子,督促,提醒,指责,甚至恐吓。
面对孩子成绩差或者一堆“问题”的时候,开始愤怒,并把责任推给孩子。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磨蹭,怎么这么不礼貌,怎么写的字还这么丑,怎么上课不认真………每一个怎么都是一个无力的呐喊和自责。它的反面其实都是爱,爱的无力又焦虑。
我小娃三年级,作为老母亲,我以为我们能给孩子的就是照顾她的吃喝拉撒,帮她收拾书包,陪着写写作业,鼓励她上课认真听讲。甚至为了培养她自律,我直接告诉她,她的学习只能依靠自己,我老年人帮不了什么。
后来想想,这让孩子多没有依靠呀。真正令我反思的是一次闲聊。
一次几个家长聚一起闲聊,在大多数家长抱怨现在的数学不好辅导。吊打这些本科毕了业的家长们,甚至说数学老师教学思路不清晰,一个班的孩子错题都差不多。
或许现实就是这样。但其中一个家长给我上了一课。她说她加入了一些教育大省的家长群,潜伏其中打听消息,弥补差距。甚至找到了一些神级app,遇到孩子不懂的题目,上去搜索答案,名师讲解,思路清晰透彻,透过一题能给你讲透一类的题。
真正让我触动的并非几个app.而是这位家长的思维。让我思考什么是高质量的爱?
吃饱穿暖是爱,当下的我们,吃穿已经不是问题,不再威胁生命。
有求必应的“科技与狠活”——电子设备玩具等等也无非是最基础的需求。
父母的认知,思维模式,应对实际情况的行为模式,能用高纬度的方式应对学习和成长。这些可能才是我们需要给与孩子的。比如那位家长,可以用自己对网络资讯的掌控,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方法,节约时间学通学透。
相较于那些逼着孩子拉时长,拼毅力,逼着孩子下苦功夫,我想我更欣赏前者。
父爱如山,不单单是爱的深沉厚重,更多的是父母以高认知高能力的爱为台阶,让孩子在这个充满挑战与竞争,卷出新花样的时代,拾阶而上,更加轻松应对。
父爱如山,是给与孩子一个如山的肩膀,让孩子站得高,看得远。
很久不表达,居然表达起来罗里吧嗦。哎呀,原谅自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