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可行性研究报告 黄冈可行性报告
泓域企划/领先的咨询策划服务机构
“十二五”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和“五个湖北”建设的奋斗目标,高举“四个大别山”伟大旗帜,突出“双强双兴”(强工兴城、强农兴文)发展重点,着力推进“双百”项目、招商引资、服务企业等“三大行动”,凝心聚力,克难奋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出成就,为“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2015年,全市GDP达到1589.24亿元,是2010年的1.84倍,年均增长10.7%;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958.4亿元,是2010年的3.04倍,年均增长24.9%;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2.8亿元,是2010年的2.89倍,年均增长2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0.9亿元,是2010年的2.16倍,年均增长16.7%;外贸出口完成5.76亿美元,是2010年的2.68倍,年均增长21.8%。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新兴产业、服务业、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34家;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奶牛养殖规模居全省第一,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31:1;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综合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次连续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9:38:33调整为2015年的23.9:38.9:37.2。
域咨询机构编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建设单位根据经济发展、国家产业政策、国内外市场、项目所在地的内外部条件,提出的针对某一具体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框架性的总体设想,主要从宏观上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把项目投资的设想变为概略的投资建议。
泓域企划机构(简称“泓域企划”)专注于产业规划咨询、项目管理咨询、业营销策划、商业品牌推广,并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的项目战略咨询及营销策划机构,在全行业中首创了“互联网+咨询策划”的服务模式,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可为客户定制提供“行业+项目+产品+品牌”的全案策划方案。
根据黄冈项目单位的实际使用需要,《黄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可以进行不同角度的侧重,主要有以下几种用途:
一、用于报黄冈政府/黄冈发改委立项、批地
此类报告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家其它相关规定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黄冈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国家或地方发改委根据黄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黄冈项目是否实施。此类报告难度相对较低,编制周期短,一般1-3周;报告要求具有工程咨询资质(分甲、乙、丙三个等级)的单位进行编写,绝大多数可行性研究报告都属于此类用途的报告。
二、用于向黄冈银行申请贷款
商业银行或者政策性银行在贷款前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黄冈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贷款额度较大的黄冈项目,银行通常会组织专家评审,以确定黄冈项目是否能够放贷。
贷款用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求提供更为详细准确的市场分析(通常需要权威数据或者一手调查数据)、更为详实准确的建设方案、合理的工艺(说明该工艺的优势以及选择该工艺的原因)、详细的设备明细、潜在客户群体(如果能有采购合同或者战略合作协议就更好)、详实的财务数据、黄冈项目的主要风险(银行非常重视)。此类报告一般撰写周期2-4周,需要去黄冈项目所在地进行考察。
三、用于黄冈企业上市募投
上市募投黄冈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委托经验丰富的咨询机构编写,最好具备上市和工程咨询复合知识,因为募投可研不仅需要严格的工程技术论证,更需要专业的行业分析、市场数据和财务测算。国内传统的工程咨询机构往往在工程技术领域具备优势,而大多数市场研究机构只在市场和财务等方面精通。此类报告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颁发的甲级工程咨询资质。
四、申请黄冈政府资金
符合国家和黄冈政府扶持政策的企业投资黄冈项目,在申请黄冈政府资金(包括:黄冈发改委资金、黄冈科技资金、黄冈工信资金、黄冈文化资金、黄冈农业资金等)时,需要用到该类可行性研究报告。此类可行性报告通常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颁发的甲级工程咨询资质。
五、用于境外投资黄冈项目核准
黄冈企业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黄冈发改委;另外,在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黄冈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泓域企划机构编写的《可行性研究》是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的分析论证,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盈利能力,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建设前具有决定性意义。
泓域企划机构编写的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盈利能力。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加强制造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组织实施制造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核心,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和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和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以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先进制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高等学校建设一批工程创新训练中心,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建立一批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示范,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制造业急需的科研人员、技术技能人才与复合型人才,深化相关领域工程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完善各类人才信息库,构建产业人才水平评价制度和信息发布平台。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和奖励力度。建立完善制造业人才服务机构,健全人才流动和使用的体制机制。采取多种形式选拔各类优秀人才重点是专业技术人才到国外学习培训,探索建立国际培训基地。加大制造业引智力度,引进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