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地开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阅读方式,让阅读滋养心灵。
世界读书日的由来
什么是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全称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叫“世界图书日”。世界读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其实,4月23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显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到了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中国阅读情况分析
我国的阅读情况怎样呢?1月6日,国内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发布了《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研究报告》。从中读出,2019年我国人均阅读量达到7.99本,其中纸质书4.67本、电子书3.32本,数字阅读增长趋势显著于纸书阅读;2019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7.4亿人,其中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4.6亿人,同比增长8.3%,市场规模达到204.8亿元,同比增长21.0%。
推荐4大阅读方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阅读令国人关注。一些教育专家也总是会列出阅读清单,给家长和学生更多的阅读选择。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阅读实际,就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特别推荐4大阅读方法。
方法一:跟着阅读兴趣走
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在选择阅读书目时可以跟着阅读兴趣走,这样便于建立对于阅读的兴趣。人们都说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跟着兴趣更容易坚持阅读下来,一旦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便搭上了人生的幸福阅读航船!另一方面来说,跟着阅读兴趣走,朝着喜欢的方向深入阅读,读着读着,有可能成为了某一领域的阅读专家。
方法二:创造阅读的氛围
如果你的老师经常和你谈起某一部作品,你也会主动去图书馆借来阅读;如果你的父母都在抱着书开心地读,你也会模仿他们的行为拿起书来;如果你的好朋友在阅读一本喜爱的书,潜移默化的你也会随着阅读。这充分说明学校、家庭、班级养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对学生的阅读帮助是多么的大。可组织开展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好友共读等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氛围,还能让师生情、亲情、友情更珍贵!
方法三:以教材课文为引子
教材是最好的阅读书,也是我们阅读的引子。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可能会对某一篇文章和作品特别感兴趣,这时候你可以以本篇课文为一个点读开去,由这一点带动整本书阅读。如部编版教材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智取生辰纲》,主人公之一是杨志,故事讲的是将门之后杨志丢失生辰纲。这时候学过文章之后可以读《水浒传》中关于杨志的其它回节,进而最后完成阅读经典传统小说《水浒传》。这显然要比老师或家长单纯的命运孩子读某部名著效果要好得多。
方法四:以写作升华阅读
阅读和写作是什么关系呢?阅读可以丰富写作内容,提升写作质量,同时,写作又是对阅读的再创造,再升华,可以让我们的阅读更有品质,更有质量。比如,我们在写作时,会对所读内容再进行二次阅读,三次阅读等,这样既加深了对文章的阅读厚度,又形成了基于所读内容的自己的写作理解。当然,这里的写作可以写读后感,也可以是读书笔记。至于字数,100字以上即可,当我们把写作门槛降低的时候,我们的阅读也便成功了。
结束语
培根在《培根随笔·谈读书》一文中指出,“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希望每一位都拥有阅读的习惯,让阅读滋养我们的心灵。
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