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舜儿送了我一本唐诗三百首,定好了每天背一首诗,后来发现难度太大,有些唐诗字数实在太多,逐渐变成了一周两首。期间又因为我考试,舜儿生娃等等原因时断时续,实在有点汗颜。但是背唐诗的期间,是很惊讶一些很难的唐诗,4岁的女儿听着听着也会不明所以地跟着背出来。
这次一到荷花地,看到满池荷花,还好脑子里能蹦出来去年背过的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里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没有敷衍地说,卧槽,好美!所以敢弱弱地说一句,我们走的每一步路,读的每一本书,背的每一首诗果然都算数啊。
小暑来了,空气中的风都是热浪,古人自有他们的降暑妙招,比如赏荷,比如抚琴,比如读书。这些方式,我想都是属于“心静自然凉”的效果。
都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这段时间我们看到的新闻,确实挺“蒸煮”挺“烤人”的。
深圳在7月2日晚突然通知各级各类学校取消期末考,并且已经考的不公布成绩跟排名。虽然官方没有作出进一步解释,但是朋友圈早都传开了又是一起学生因考试压力太大跳楼事件触发的。
此时缪可馨的跳楼事件还没调查结果,而山东高考冒名顶替事件其实还是说明了一个事实,起码在国内,高考还是有相当大的一考定人生的成分。
关于深圳考试取消网上分裂了几种声音,有极端地说因为学生跳楼了就取消考试,那如果有人因为取消考试而跳楼呢(真有这种人我只能想到是胜负欲极强的学霸);也有的说这种感觉就像是为了向领导汇报准备了两个月的ppt,但突然被通知明天领导不来了的那种沮丧;也有的说不考就不考,反正学习的目的本来也不是为了考试……
因学习而产生的压力似乎让各方都有点无所适从,这届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实在都不大好当。我们不禁一再反思: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今天当然不是跟大家推荐唐诗三百首,看了今天推荐的这本书,你一定会发自内心地认同,这才是当之无愧的乘风破浪的姐姐。
比尔盖茨评价说:“这是一个惊人的故事,真正鼓舞人心。我在阅读她极端的童年故事时,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每个人都会喜欢。它甚至比你听说的还要好。”
是的,今天要推荐的就是美国历史学家、作家塔拉韦斯特弗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的中文译名相当走心,它的英文名是《Educated》,中文名如果翻译成受教育之类的是没法精准传达的,据说是中文编辑结合了圣经的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tain(逃离并找到新的信仰)并请塔拉亲自确定的。这个书名蕴含的正是塔拉逃离极端原始封闭的家庭像飞鸟一样去寻求教育,找到自己真正信仰的山林。
读这本书时,偶尔会有错觉,以为是小说,又或者以为是年代很久远的故事,因为它发生的事情似乎太不真实太匪夷所思,有些情节我是不自觉挺直脊背,吸着凉气读过的。你根本无法想象作者塔拉其实才86年出生,这是一本她的自传。这样的一位同龄人,对比她同期成长的时间线,难免觉得自己弱爆了,又抑或会燃起熊熊的斗志,尽管这本书其实不是一本励志书。所以,正值高考月,正值毕业季,在这上蒸下煮的小暑节气我觉得推荐这本书再适合不过。
塔拉在17岁前没上过学,后来自学考了杨百翰大学,2008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期间做过哈佛访问学者,2014年获得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18年出版了这本书并被翻译成37种语言全球发售,在2019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
而在17岁之前,她是在一座闭塞山区上的一堆破铜烂铁的废料场里长大的。她的父亲是极端的宗教徒,信奉上帝,相信一切皆有上帝的旨意,相信世界末日终会到来,因此常备生存物资,蔑视学校、医院、政府,认为都在洗脑害人。家里七个孩子四个没有出生证明没有社会身份。甚至于因为相信上帝自有安排,就连出现车祸,孩子被火烧伤等严重事故时,坚持不去医院,在家用草药自行疗伤,割肉。
她的母亲在车祸中严重受伤却神智不清待在地下室自行疗愈几个月,她的哥哥因干活意外被火严重烧伤时,家里只有10岁的塔拉为他紧急救援,又眼睁睁地看着父母为哥哥在没有任何麻醉措施下割死肉。她的二哥肖恩对她长期暴力,把她打到骨折,多次拉扯头发拖她进厕所按进马桶叫她妓女,她不得不经常刷洗马桶,她的母亲知晓这一切却选择沉默。而她的三哥泰勒是她生活中的第一束光,目睹她被二哥拳脚相加后鼓励她自学逃离那个家。
而这样的她在考入大学后面临的生活有多困难可想而知,她不知道上厕所后需要洗手,不敢穿紧身衣认为是道德沦丧,生病不敢去医院不敢吃药,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
她从格格不入的不及格差生到后边的全优生一路开挂取得的辉煌成绩不是这本书要说的重点,而是通过受教育的过程,她脱离原来的自我,重新审视了她的父母,家庭,以及她过往的自己,这里不仅有学校的教育,还有她自我的教育过程。
“无论我看上去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我的教育如何辉煌,我的外表如何改变——我仍然是她。我充其量不过是内心分裂的两个人。她在里面,每当我跨进入父亲家的门槛,我就出现。(这里的她指十七岁前在山里的她)
那天晚上我召唤她,她没有回应,她离我而去,封存在了镜子里。在那一刻之后,我做出的决定都不再是她会做的决定。它们是由一个改头换面的人,一个全新的自我做出的选择。
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
而我称之为:教育。”
看完这段,我也不禁想到最近大热的《隐秘的角落》,很多人在剖析剧中人物的原生家庭及因此引发的悲剧。原生家庭是每个人没法选择的,但是通过接受到好的教育是可以让一个心理缺失的人剥离自我,跳脱出来,自我觉察,自我审视,自我修正的,这一定才是教育的存在意义。
塔拉说:“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这里说的就是一场她对于这个让她纠结与折磨的家庭同时偶尔又带来一丝温情的父母的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这是一种客观而决绝的勇气,很艰难。
塔拉在接受《福布斯杂志》访谈时说了这样一段话,这段话本来可以网上直接贴过来,我却是一字一字敲出来的,因为这段话适合一读再读,一品再品,也作为今天的结尾,送给大家: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教育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最后,我还是补充一句,教育不是仅指在校期间,而是终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