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九型人格中是1号,别称完美型、原则型。在这类性格中,都有同一的地方:
1. 核心价值观:按照标准做到正确才能够完美;
2. 注意力焦点:错误、缺陷;
3. 基本恐惧:害怕自己是错的;
4. 主要特征:关注规则;
常听见他人对我的评价是这样的:
挑剔,钻牛角尖,做事太慢,慢条斯理,甚至说我傲慢;
其实不是,挑剔是有自己的标准;钻牛角尖是因为看见别人的错误总有纠正的欲望;慢条斯理是想做到最好。
有一次车工实习,游标卡尺不管精准,老师不以为意,而我认为必须要是正确的。如果一开始是错误的,不加纠正的话只会一错再错。为此老师无法理解,校长找我谈话,叔叔也来开导……
这样的性格却要去做销售。
做销售的想法源于 “罗辑思维” 的跨年演讲,尤其是人工智能;傲慢是因为我只遵守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规则。
只有应不应该,没有愿不愿意。作为原则型的人,与人沟通、人情世故一窍不通,甚至莫名其妙得罪了人而不自知。但人工智能的到来已是事实,只有那些人工智能无法胜任的工作才值得人类应该去努力。
去做销售可行。因为我相信——只要你愿意学,学习的时间足够长,就没有学不会的。
我向来做事喜欢彻底,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最好。要是做的中途有了自我怀疑是绝对做不好的。销售也是,必须排除所有的自我怀疑。为此已经罗列出来。
原则型的我,是如何排除自我怀疑去做销售的?01. 为什么要做销售?
(一)智能时代的到来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阿法狗打败棋手李世乭、给人做手术的智能机器人、经过数据分析给出医疗建议而挽救一名性命垂危的妇女的智能机器人……
这些都是2016年的往事,人工智能已经秀出了肌肉。
人工智能靠大数据喂养,学习与进步的速度贼快,而中国是个大市场,不仅人口多,还有规模化的优势,又这个领域门槛越来越低,这将加速人工智能在国内的发展,必然造成史上空前规模的失业,预测中国70%几,美国47%。
你不焦虑么?
人工智能虽然是人的替代,但它没有人所拥有的“意识”——也就是说它并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要么有“机商”(与智能机器沟通,如计算机语言),要么有“情商”(与人社交与协作,情感人工智能并不具备)。否则就有失业,然后等待政府的“包养”。又,随着生物与医学的进步,人的寿命被延长,这种“包养”的时间会持续加长。
销售走的就是 “情商” 路线。
(二)需要学习人情世故的技能
由于不谙人情世故,吃过不少这样或那样的明亏和暗亏,失去的机会也很多。
人际洞察家熊太行说社会是丛林,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危险,明枪暗箭防不胜防。显然我就是众多的攻击对象之一。
学习这些人情世故,不一定要去谋利,但一定可以防御伤害。在 “得到” 订阅了熊太行的专栏《关系攻略》,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上去,这样的结合叫学以致用。
02. 意义何在?
从本质上来说,人生没有任何意义,何况销售?只不过是人赋予其意义才能更好地活着。
如果告诉你销售就是卖东西,你该不会有什么激情吧?即便有也是暂时的吧?
为了更好地活着,更有激情去做事,就得赋予意义,否则是受罪。
假如我去健身会所做会籍顾问,刚开始没有客源还得每天去发宣传单。别人的拒绝是应该的,不理睬你是正常的,给你脸色也是情理之中的,他人热情回应多是妄想的,业绩的压力是沉重的,这样的待遇你能撑多久?
我赋予了一个意义:
我在拯救人类的健康,不放弃尚有药可医的病人。
目标明确,任务只有一个——拯救虽百病缠身仍希望得到救治的病人。
为了更有说服力,自己也需要健身。健身本身是好事,而且也喜欢,甚好。
原则型的我,是如何排除自我怀疑去做销售的?03. 如果不去做,有什么后果?
这辈子的规划(七年就是一辈子)主要的用意是在人工智能普及全球时仍有一份可以维持生计的工作。机商和情商这两条路我都要走,都要在这辈子去做,然后迎接人工智能的潮流。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个人预测10年),人工智能一定会普及,而且普及的速度只会太快不会缓慢。现在不早做打算,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什么?
很有可能被政府包养。随着生物与医疗的进步,被包养的时间只会越来越长——寿命延长了。甚至影响到下一代。这种感觉应该并不体面。
就如德国。这个国家已经进入阶级社会,住所划分为穷人区、富人区。富人巨富但财不外露,子女也向父母一样勤奋聪明,拥有许多良好品质。接受最好的教育,跟着父母学习如何经商。另外,他们不与穷人往来。
穷人并不穷,因为接受政府的救济,这份救济还不少。穷人穷的是活着没有希望——扶不起的阿斗。
穷人区肮脏的环境不以为意,活在当下,不管明天如何。能够高中毕业的穷人非常稀少:上学总是迟到,上课也不认真学习,恶作剧是层出不穷,早恋更是正常。搞出了孩子,男人会收拾东西——走人,因为有政府对于单亲家庭还有不少的补贴,不用男人操心。
原则型的我,是如何排除自我怀疑去做销售的?孩子跟着单亲妈妈或爸爸生活在环境肮脏的穷人区,各种不良风气熏陶着孩子,一代又一代。自律、勤奋、道德等良好品质在他们身上是找不到的,堕落、活在当下、暴力才是他们的代名词,试问,希望在哪?
发达国家都进入阶级社会,中国还会远吗?人工智能的到来很可能是一个分阶的导火索,这是一个马太效应。
试问,如果真是这样,那我要不要事先做些打算呢?即使不会阶级分化,面对人工智能的潮流,是不是要早作打算?
否则德国穷人就是一个例子。
04. 有什么好处?
1. 学习人情世故;
2. 这个技能能够改善人际关系;
3. 由上一条所述效果,能带来许多机会。比如实现财富自由的机会……
4. 在磨练这个技能之时,性格也随之完善,又能带来各种机会。比如婚姻……
5. 顺便也在公司健身,强健体魄,远离疾病;
……
05. 需要克服的难题是什么?
(一)过于关注规则的性格缺陷
太过于关注规则在他人眼中或许是冷漠无情,甚至 “忘恩负义” 。这两年,与老师、上司、同事有过摩擦,归根结底就是这个原因,搞得人际关系紧张,让人觉得压抑,也就很少有人与我做朋友。
好消息是,已经有办法克服这个缺陷:
特立独行且正确。
什么叫正确?自恰、他恰、续恰,满足这三个条件才叫正确。然而并不是每个正确都是有价值的。
如果大家都是正确的,就算我也是正确的,那我的正确又有什么价值呢?如果我是正确的,别人都是错误的,那我的这个正确就是有价值的。
这还不够,因为还是有少部分的人也跟我一样正确。怎么办呢?特立独行且正确 —— 唯一正确的价值最大。
比如,有些人总喜欢对人使用祈使句,甚至呼来喝去。
首先,我是非常反感的,为了不伤和气干脆不予理睬,心里有将其错误纠正的欲望,因为我是正确的。但我的正确发挥出来的话,往往要收获他人的嫌弃。虽然我是正确的,但有什么价值呢?你说呢?
只与臭味相投的人做朋友。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立场坚定,就是这么挑人。
也许是因为第一印象先入为主,以至于无法看得见不是臭味相投的人的好,进而错失了成为朋友的机会。而且这样的机会还不止一两次。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只愿意看到和听到我希望看到和听到的东西。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有吸引怎样的朋友,周围都是这样的朋友,必然有所局限。
三人行,必有我师。转换一下观念也许就能避开这种错误,比如,以学习的心态对待。
他人的成功我们可以参考,他人的失败也可以是我们的成功之母。
这么看来,每个人都有价值,而且都能带来价值。不管是对的错的,皆是我们研究的素材,而且还是免费的。那我为什么不笑纳呢?
原则型的我,是如何排除自我怀疑去做销售的?06. 上一次做销售不是失败告终了么?
你是担心重蹈覆辙?担心再一次失败?失败了怎么办,对吧?
我承认上一次是失败的,但不代表再一次也会失败。经过分析,失败的原因是自我怀疑。
上一次做销售时我是赋予了意义,但不过大,大到非做不可,甚至在销售的过程中有过自我怀疑,前文也说过,这一定会做不好的,继续欺骗自己假装还是对赋予的意义很相信,这是没用的。最终失败退出不足为奇。显然当初做决定的时候还不够深思熟虑,甚至连自己都没有相信这个赋予的意义。
这一次为了避免像上次那样打脸,思虑了许久,想到了很多可能,把各种自我怀疑都罗列出了。纸上写一遍,手机敲一遍,还要告诉亲朋好友,听取大家的意见,最后才做决定。
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后自己做决定。这即是原则,也是在规避风险。
在决定了以后还有广而告之,为的是让他人监督,同时给利用这些施加的压力来促进行动,否则来年回家如何面对?这也是某种程度上的风险规避。
07. 做销售有业绩压力呢!
激情不一定就能得到预期的成果。
不是每个人天生都能做到的,肯定是靠后天的努力才能实现的。学习是有一个过程。只要愿意学,学的时间足够长,就没有学不会的。
原则型的我,是如何排除自我怀疑去做销售的?另外,不一定非要在单个维度上竞争,这做结构的竞争像金字塔,越往高处越难走,为什么非要不可呢?
相同维度比长度,相同长度比维度。
不光是销售,大多数工作考验的是综合能力。
单一维度上竞争很大概率上是必死无疑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我们应该集中主要的精力花在这——怎样做才能优势最大化。
对人而言最重要的东西是 —— 元认知(元认知是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元认知是反思的基础。
什么是反思?反思就是用思想反过来思想。事实上很多人都把 “反省” 混淆为 “反思”,这是错的。连概念都没有清晰准确地理解,又怎么能正确地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进而又怎么做出正确的决策,赚到更多的钱?归根结底是因为元认知能力欠缺。
幸好这两年跟着罗胖和李笑来学了不少概念,更新了不知多少次操作系统,元认知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也许在我提到 “竟然还可以多维度竞争” 这个方法之前,不知道的大有人在。
以前文的例子,我有自信能干掉至少一半的竞争对手。又,我持续不断地读非虚构类书籍,持续不断地更新人脑操作系统,还勤于写作,我又能继续干掉一部分竞争对手。就这一维度就能填补一些不足,赢得高分,各个维度一相加,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
08. 自信何在?
1. 只要愿意学,学的时间足够长,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
2. 人工智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预测10年)一定普及;
3. 揣摩九型人格三年,积累一些经验;
4. 榜样的力量(李笑来);
5. 认真的性格优势;
等我有钱了再去投资。刚开始我就是这么想的。但李笑来告诉我,开始投资的条件是——只要你愿意。因为资本最重要的一个要素是智慧,或者说是思考能力。而思考能力是后天习得的,没有钱仍然可以去练习,等到有足够的智慧风险不是更小,收获不少更多么?
上面那个例子说明的是第1条。
经过长久的观察与分析,我的榜样李笑来就1号(完美型,别称原则型)。从他的文章可以得知,在他小的时候资质平庸,甚至说话跑调、五音不全,他的父亲担心他以后学不成英语而赠送了一把乐器,居然矫正了这个问题,若干年后还成为了新东方的老师。
重要的是,他年轻时也是不谙人情世故,经常莫名其妙地得罪人,大学还没毕业就做了与专业没有关系的销售,还特别成功!连销售商品的说明书都被人拿去当样本。
同一类型的性格,他做的那么好,是不是更值得借鉴呢?
首次接触九型人格在三年前。理论优先,行动在后,学以致用。刚开始是一头雾水,于是这激发了想要知道真相的欲望,在一次次的观察与琢磨中得到也许提升。像有些性格甚至可以一眼判断出是何性格,有什么特征,不断调整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在很多时候避免了不必要错误,不会有那么因无法理解而苦恼抓狂的时候。可真是好处多多。
去年在安踏辞职之前搞了一次问卷调查——评价。得票第一的是这个语词——认真。这与母亲对我的评价不谋而合。也许她们并不知道 “认真” 只是表象,追求完美才是根本。
除此之外,我觉察到自己重视细节,对于别人的微表情微当作尽收眼底,会去揣摩,反过来反省自己。对细节如此敏感,也有相应代价,比如容易多想,甚至引起不必要的情绪波动。只要运用得当,我会是一个体贴入微的暖男。
不管是什么性格,它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只要运用得当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的。
天赋确实是先天优势,但它只是在起点的时候比较有优势而已,真正笑到最后的还得靠后天磨练的能力。也许就因为天赋而不思进取呢?这就给了我们超越的机会,因为我们自知没有天赋反而更加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