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进入初中你必须养成的学习习惯

进入初中你必须养成的学习习惯

作者: 牧羊云的酷小李 | 来源:发表于2018-10-25 11:48 被阅读0次

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

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2.自学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

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 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专心上课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 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4.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 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我们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 有条理、符合逻辑。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即迷惘,殆即疑惑。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所言之书,是专指《尚 书》,今天可以理解为:对书本知识不可以全信,而应该批判地吸收。清代学者王 夫之说:"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这都是在强调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重要性。

5.善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6.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 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 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7.独立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做作业的同时也时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学的作业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书面的,二是看书思考或实践操作的。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 代”的态度,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 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8.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9.练后反思的习惯

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 层次反思: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 题依据的原理;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 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 智”,不断完善自己。

10.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 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须有计划的不间断地复习。

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 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 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11.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12.客观评价的习惯

学生应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若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当孩子养成这些好习惯的时候,学习对他而言就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相关文章

  • 进入初中你必须养成的学习习惯

    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

  • 0731-2019(100讲-第18/19讲)

    从昨天开始,我们已经进入关于习惯养成的学习,在昨天我们讲了,要想把习惯养好,我们必须从做开始,也就是从行动开始。 ...

  • 如何加速成长?(一)

    01 学 一、养成碎片化学习的习惯 养成随时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习惯 初级阶段是写出来,高级阶段是什么呢?就是你...

  • 不断清晰学习的价值和动力

    养成碎片化学习的习惯,养成随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习惯。 碎片化看书,以前不喜欢,也不习惯,但自从2016年工作环境...

  • 自己的进步

    自从进入初中以来,我觉得自己长大了,、无论在生活习惯上还是学习方法上都要有一个大的进步 我现在养成良好的学习...

  • 高三同学间拉开差距,就靠这10个习惯

    进入高三,最重要的就是把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那么,高三学生最应该养成哪些学习习惯呢?今天在这里给...

  • 我们一直认为孩子的心里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是幼儿园?其实不是

    你知道,孩子的心里品质和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大学"? "高中"? "初中"? "小学"? ...

  • 孩子小时候欠下的东西,要尽早弥补

    今天有家长问:小学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升了初中会怎样?该如何快速养成好习惯? 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吧。 ...

  • 好习惯的培养

    你知道你为什么没办法养成好习惯吗?因为你没好好没有好好用内驱力。寻找习惯养成的驱动力。想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必须要...

  • 集中精力

    如何保持专心 养成好习惯 养成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专心学习工作的好习惯。 如果可能,在进入学习或者工作状态前做一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进入初中你必须养成的学习习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mq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