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好久的群,突然弹出消息:各位哥哥姐姐些,快出来,又该睡操场了。
我愣怔,心想这睡操场是什么梗?难道是最近耽于小说,导致与互联网脱节了?
然后群里另一人问到:三色塑料布搞起没?我的竹竿已经砍来了。
自此,群里开始热闹了起来:
“哎呀,馒头莫少了哦。一食堂的白馒头,二食堂的白稀饭,快点去排队。”
“兄弟伙些,漏雨了,快起来,莫睡了。”
“打斗地主的,快点收到起。余震来了,你们心硬是大得很。”
……
看到这些消息,脑回路巨长的我终于回过神来:原来,今天是5月12日啊。
时光,果然匆匆。今天,距离5.12地震已经15年了。
看到群里的消息,我一边笑着一边回忆着如在昨日的画面,不得不感叹一句:那年青春可真难忘啊。
记得在5.12之前,地震二字是小学时自然课本上的文字介绍,是高中时地理课本上的版块碰撞。不论哪种,都只是一种可称为知识的东西,小镇做题家的我,仅将这些东西随便记在了脑海的角落里。
由于从没想过自己会经历地震,所以,当地震发生时,午睡结束从上铺下床,正站在床梯上的我疑惑的看了看同寝室几位室友,发现没一人在恶作剧摇床,实在想不通为何我的床会叮叮作响呢。
还是我们的室长学习比较扎实,将书本描述与实际情况连在了一起。她在愣怔几秒后,大喊一声:地震了。
室长话音还未落,我感觉到了床在摇晃。又因室长的提醒,我吓得从床梯跳到地板上,连赤脚与地板碰撞造成的疼都被忽略了。及至今天,我也不知道那天的我到底有没有脚疼,只知道在事后,同样的高度,我根本不敢跳。
在我提着书包就和寝室几人一起往外跑时,有个小插曲。本已到寝室门口的我折回了一下,抓起桌上的书边跑边往书包里塞,就怕下午特严的老师上课,自己因没带书而罚站。显然,那天下午的课没法上了。不仅如此,我们连那学期的课都没上了。
我们在三楼,跑至楼梯时,宿管阿姨一边喊我们快往外跑,一边又叫我们小心。正在楼梯的我完全站不太稳,明明要再下一梯,结果却因楼梯的突然倾斜被迫与墙壁来了个亲密接触。
及至跑出宿舍,另一个宿管阿姨将我们聚集在距离宿舍约30米的道路上,让我们蹲下,并叫各宿舍查看自己宿舍的人是否都出来了。
我没有去清点人数,因为我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了此起彼伏是什么意思。没有特效的地面,我看得清清楚楚。
地震当天,快到晚上,我已记不得经历了多少次余震,那会的我们已经在空旷的操场待了好几个小时了。慢慢的,又怕又饿的情绪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
可能是接到了学校的通知,也可能是小卖部老板人很善良,在天快黑时,小卖部开门了。
我与几个同学去得稍晚,小卖部平日里琳琅满目的货架已经空荡荡了。我刚找到一包好吃点饼干与一瓶水,一波强烈的余震来袭,我没结账就跑出了小卖部。到最后我也没为那包饼干和水结账,因为余震后小卖部关门了。
吃饱后,很多同学的情绪开始变得乐观。地震当夜,男孩子们去祸害了学校后山的树,枯枝败叶捡回不少,然后我们生起了火堆,男男女女围着火堆取暖拉歌,渡过了震后下小雨的一夜。
不到第二天,学校的各项救灾工作开始全面开展。
食堂免费的馒头稀饭排队领取。
钢管脚架被固定成简易帐篷的骨架,三色塑料布/大面积的广告布是帐篷篷布。各班分得一块地,班长组织大家开始搭帐篷。
只是我们班被分在边上,又是下雨天,门口的位置老是进雨。所以班长又组织了两个男孩子做贼似的去祸害了学校的竹林,砍回几根竹子将进门处的篷布再向外撑了些。
但,我们都是新手。
所以,地震后的第二夜,困顿的我被喊醒:快起来,漏雨了。然后我看见,大晚上,男孩子们在打水仗。
地震后的第三天,有了饭有了窝棚,没事干的同学们顶着余震,跑回宿舍拿来了一副扑克牌,三人斗地主,十数人围观的游戏开始了。不时能听到“余震了”、“换人,该我了”这类话语。
……
如今回想,那年青春,我们还真是无忧无虑。若今日再面临震后,我们肯定会忧思良多。比如孩子害怕吗?比如老人都还好吗?比如这次损失了多少?比如……
但,谁让那年,我们正年轻呢?那场地震于我们,留下了很多有趣的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