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儿子揣摩文字的表达效果

儿子揣摩文字的表达效果

作者: 韦志学写作 | 来源:发表于2024-02-13 19:36 被阅读0次

    今天跟儿子一起吃午饭的时候,小家伙提出了一个问题。

    他说:“妈妈,‘分’是由‘秒’构成的,但是,为什么我们说‘一分一秒’,而不说‘一秒一分’?”

    这个情况估计只能解释为语言使用的“约定俗成”了。如果现在我们说“一秒一分”,那是很别扭了。

    然后我儿子说了两个句子,第一个句子:等了60秒,又再等了60秒,船终于靠岸了。第二个句子:等了两分钟,船终于靠岸了。孩子说,第一种说法比第二种说法更可以显示出等待“船靠岸”的急切心情。

    呵呵,还不满6岁的儿子,已经开始琢磨文学了。我告诉他,鲁迅在散文《秋夜》中写道: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是鲁迅在1924年9月15日深夜写的。鲁迅忙了一天,站到窗边活动一下,也是短暂的休憩吧,这时他举目望去,看见后园的枣树——枣树可高达5-10米,算是高大的树木,这在视线里可与天空相接了,自然地,他就会再往旁边看去,哦,也是那么高的树,再看也是枣树。其实,这句话是交待了自然环境,衬托了一种似乎是闲适,实则是带些沉郁的心情。

    接下来鲁迅就写到“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写天空之后,联想起以往白天所见,所以由实到虚,写枣花和往日被打的枣树,写出了自己的内心里“坚韧不屈、勇敢而顽强”的枣树形象。这又何尝不是鲁迅心中的革命者形象呢?饱经沧桑,但毫不动摇。所以这篇散文,其实是采用了象征手法。

    读到这里,我们就自然会回过头去看那“奇怪而高的夜空”,是不是象征了当时的黑暗势力?

    作为一个战士,鲁迅的每一个字的表达都是有其深意的。

    然后笔锋一转,写到眼前的小虫子,这又是由虚到实了,最后落笔是“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那些“英雄们”是撞在灯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到这里,鲁迅为什么说那些“小青虫”是“英雄们”呢?而且为什么他对它们的感情是“敬奠”呢?这就要联系当时的时势来理解了。

    1924的北京正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进步人士和革命青年遭到打压和迫害。后来,第一次国共合作,民主革命似乎是看到了曙光。那些小青虫,让鲁迅想起了那些向往光明,与黑暗做斗争的战士们。所以鲁迅说它们是“英雄”,鲁迅对它们的态度是“敬奠”。显然,小青虫就是意象,枣树当然也是。

    战争是长期的,鲁迅是深沉的,时刻都处于思考状态的鲁迅注意到了这些小虫虫,也很自然地想起了那些追求光明却惨遭迫害的青年。

    总而言之,单从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来看,用反复修辞的叙述(表达方式)可以起到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儿子的“60秒”反复也是起到了这个作用。

    我喜欢儿子已经有揣摩语言文字的意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子揣摩文字的表达效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qs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