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揣摩雨果深藏在文字里的情意,学习雨果带有人文关怀的优雅表达。
2.触摸雨果跳出民族界域
学习雨果的批判思维和理性精神。
成、站在世界立场的正能量以及满满的人道主义情怀,感受、教学过程:
一、书信品读者
《见字如面》节目受观众们喜欢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拆信人深情朗读演绎后,会客厅里每期都会请来大家为观众品读信件,我们班也是人才济济,请大家赶紧也来推选我们班的“品信者”,参与“书信品读”环节的录制吧。
品读小贴士:
1.独立精读书信,假如你能钻入巴特勒的心里瞧瞧,请你绘制巴特勒读信时的心情符号变化图,并挑选一处心情符号,说说雨果是怎么做到让巴特勒的读信心情产生波动变化,进而产生如此心情符号的,请进行细细品读。
2.品读角度:修辞、关键字、标点、句式
3.独立精读后,四人小组,每个组员分享自己的品读成果,一个组员负责记录
4.组员们根据大家的品读表现,推选一名组员对品读成果进行汇报,一名组员在黑板记录关键品读点,一名组员在品读者汇报好后,对品读的地方进行深情诵读。
预设:
1.巴特勒读信的心情符号关键词及变化过程:
期待赞美陶醉圆明园之美、自豪拿下如此醉人的圆明园心情落差、陶醉转为止—震惊、愤怒、尴尬、惭愧于雨果的讽刺
2.作者是怎样极力赞美圆明园的?
(1)梦境唯美:(直接抒情)
依托想象、比喻等修辞手法及叠词的使用,从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等角度,极尽铺陈,雨果虽没去过中国,却借助想象并融入中国元素,将这个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梦境、奇迹变碎片化为有序化、有机化,让没去过的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其形象化(2)标点和短句造势:(直接抒情)
在描述圆明园部分,标点多用“,”和“;”,显然是有意为之,给人一气呵成、滔滔不绝、不吐不快之感,用连续的句子造成极强的语势,读来让人心驰神往,感慨圆明园是如此之美。而这里越是极尽渲染圆明园之美,后面对于圆明园的毁灭就更有极致的落差感和痛心感。
(3)用词挚迫切:(直接抒情)
以“请你”开头的句式出现4句,不仅可以帮助理清思路,还可以感觉到作者想要盛赞圆明园的这份迫不及待、恳切真挚的心情。
(4)对比、类比突显价值:(间接抒情)
与欧洲人最珍视、熟知的历史文化遗产比照,指出圆明园在来源的层次上,与欧洲并驾齐驱,欧洲是理想,中国是幻想,并且“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与欧洲人视为神圣的希腊巴特农神庙相比,称赞它是幻想艺术的“规模巨大的典范”。3.作者是怎样强烈责侵略者的
(1)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小提问1:可不可以把这个单句成段的部分与第3段的极力赞美圆明园部分交换顺序?
也就是先写毁灭的遗迹再写美丽的圆明园,一如《巴黎圣母院》的写作顺序,可否?
小提问2:这个句子中最打动你的词是什么?品读“经”,品读强烈的痛失感。
小提问3:为何渲染奇迹用了一大段文字,而毁灭奇迹只有一句话?品读“篇幅”长短
的用意、“铺排渲染与简单陈述”的用意,体会极致的情感转折和落差以及造成的心理震
撼,雨果的写法太赞,越是珍贵越是美的东西,当其被撕裂、被毁灭时,情感不言而喻。(2)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
“干干净净”一词如何理解?
(3)无处不在的反语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品读“!”和“褒词贬用”的震撼力。
“更彻底,更漂亮”,能不能用几个词语把作者真正想说的表达出来?
装满”“塞满”“手挽手”“笑嘻嘻”等,设计漫画,具体说说神情、动作,品读喜剧
化、幽默化的表达带来的讽刺效果,狼狈为奸和厚颜无耻轻松呈现又浓重谴责。一个“塞满”而不是“塞入”,更是将其贪婪的情状呈现出来。
再引导学生回去前面部分,找开头部分出现的反语:第1自然段“赞誉”“体面光
荣”等与后面的“笑吨”“手挽手”的丑态的对比。第1自然段的“赞誉”与最后一段的“赞誉”的呼应。
小提问:呈现人教版的第1自然段及第2自然段和统编教材的第1自然段及第2自然段,让孩子们找不同,会发现6个“您”都变成了“你”,你觉得哪种人称表述更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比读“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有两名窃贼的偷盗。
小结:用美的语言,去嘲讽丑的行径,丑会更显其丑。为了极力揭露、批判、讽刺和嘲弄侵略者,让语言更有批判的力量,更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宣泄愤怒和谴责的情绪,雨果采用了反话正说的方法,极力使用褒义词来反讽极丑的“两个强盗”,读来大快人心。
二、书信聆听者
“读者”们果然都是雨果的知音,在文字中读出了深意和情感,为了表达和诠释这份赞美圆明园及谴责侵略者的情意,雨果太厉害了,一步步、一层层带我们走入他的观点和情感世界,让我们读到如此情感丰富的作者,他可以极致地热情赞美,也可以冷静地谴责嘲讽,又在文字里显露出极尽的痛心和同情。我们的见字如面会客厅也请来了很多观众朋友们,不知大家有没有问题想要问我们的“品读嘉宾”?
预设:
(1)所谓家丑不可外扬,如果你的家人犯错了,你会指正他们吗?而雨果作为法国人,不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和赞美,反而站出来揭露和批判这次“胜利”,这种做法,你怎么看?
小结:雨果是跳出民族框架,站在世界高度,站在人道主义立场,没有把政府行为和人民画等号,清醒地看待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毁灭圆明园一事,他用深邃的目光、人性的思考、理性的思辨,饱含深情、富有力量地赞美圆明园并揭露和审判英法联军的罪行。
(2)我们的板书还不完整,课文标题旁边缺了作者雨果,如果我们要把雨果写在标题旁边,请你给他排个位置,你最想把他的名字写在标题的哪个位置?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标题之上、标题左边、标题右边、标题下面。
三、书信连线者(作业)
刚才在“书信聆听者”交流环节,我们的观众还意犹未尽,还有问题想交流,有个观众给我们递来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来自观众的问题
主持人和品读嘉宾:
你们好,我是一名初中生,我曾经在绿菌场上看到这样一个场景:我们学校和别
的学校的足球赛正如火如茶地进行,当上半场我们学校的足球队以1:0领先时,我们
学校的同学就高歌我们的球队有多厉害,同时对对方球员发出嘘声及做一些鄙视的手
势,而对方球队始终按着自己的节奏走,不受影响坚持下来,最后当我们的球队被对
方球队逆袭并以1:3输掉比赛时,我们学校的球迷更是不能控制愤怒的情绪,用言语
攻击对方学校并且列举种种输球原因,比如裁判不公平、对方使诈等等。请问你们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
由于节目录制时间的关系,我们将在下一期节目围绕这个话题继续做交流,我们也给大家开通了书信连线的平台,所以请大家在节目结束后,给我们积极寄信发表你的看法哦。书信连线小贴士:
1.书信主题:
针对以上观众的问题,你想对这些面对输球后愤怒的观众说些什么呢?请你将自己的观点通过信的形式与我们沟通。
2.字数:200字左右。
3.小组推选优秀书信,在阅读课上读信,读后大家一起交流。
四、动情尾声
本期的《见字如面》,让我们重新打开历史,在雨果的书信里,去触碰那段惨痛的历史,我们不仅读到了雨果的语言魅力,更读到了雨果的人格魅力,这份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是如此珍贵和可爱,让我们一起读读吧:(介入名家评价)
雨果是法国“极少数的真正受到民众欢迎的作家之一,可能是唯一的一位”。(法国哲学家、文学家萨特评)
“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雨果是唯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评)
“雨果是一位超越国境的天才。”(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评)
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读出这个名字——维克多·雨果。
听课悟道:以《见字如面开始,以《见字如面》结束,整个课的环节都紧扣《见字
如面》而展开,最后的结语介入名家对雨果的评价,其实是对前几个环节学生读“雨果”的再丰富、再深入。读信,读出精彩的语言,读出真挚的情感,读出正义立体的雨果,甚好!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