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的一颗瑰宝。她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无法比拟的个性风采。
近些年“书法热“一直在持续升温,从国家领导到平民百姓,学习书法、热爱书法的人越来越多。
从文化自信的高度来说,书法她是一门重要的艺术载体。学书法的人虽渐多,然对书法的了解和学习步骤的掌握,并不是件很容易很快能掌握的事。
书法若从简单的角度来分析,她就是写字。然而若将这种“写字”转换成书法,并能受到专业认可,这就需要刻苦的学习和不断的进步了。
笔者学习书法、爱好书法已二十余载。在此将一些经验作一简述。
学习书法有以下几个基本步骤要一步一步的去完成、实现、提高。
一、临帖。这是学习书法的必修课程。亦是学书法初步阶段的日课。临帖首先要选好法帖,原则是“取法于上”。选好自己适合和喜欢的字帖后,要开始从基本的执笔、点画、笔序、结体学起。坚持在一定的时间内,将法帖的运笔和结构掌握。同时要学习一些与书法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文化知识,对书法的历史力求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要从先秦书法、秦汉书法、魏晋书法、南北朝书法、隋唐书法、宋元书法、明清书法的代表作品当中,学习其中精华,借鉴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在这期间学习书法要专攻一体,心无旁骛的“吃透”原帖。待时机成熟时,可适当兼学其他字体和风格。
二、读帖。主要是指对一本字帖的结构运笔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不断深入的掌握。这个和临帖可以同步进行。时间的长短与个人的悟性和所花的功夫成正比。读帖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精准的掌握字的比例和运笔精髓。从形似到神似,这是一个自然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学习书法悟性高低的表现。读帖要学会观其行,体会其质,加深理解力,提高辨别能力和欣赏力。这些对学习书法有很大的帮助。
三、出帖。出帖就是走出法帖,塑造自己风格。前提是必须要临透了法帖,掌握了法帖中的所有技巧与技术特点,能够在独立的情况下,自由运用所学,并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才可以逐步出帖。在这之前对法帖的探索研究要深入。形成自我的风格,不是生搬硬套,它需要建立在学习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上,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个性。“在这里要补充说明一下,出帖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出帖。它是相对而言。因为真正的法帖,很多是一辈子都学不完其中精髓的”。
四、创新。创新不是天马行空的去乱写。它必须要建立在有扎实的基础和深厚的功力上,然后才可以逐步的进行探索和发展。守正才可以创新。如果连书法的基本功都缺乏,创新并无从谈起。对所谓的“江湖书法”,过度的“抽象书法”,笔者认为都不是真正的创新,是一种哗众取宠,是对书法的不尊重和误读。
学习书法离不开笔墨纸砚,所以在学书法的同时,对笔墨纸砚的基本掌握和关注也是需要的。若能多方面多角度的掌握与书法相关的知识和文化,对学习书法本身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附加值”作用。
以上几点是笔者总结学习书法的几个基本要素。它需要不断的落实和完善。学书法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学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学习者对她的认知和目标。这其中有业余和专业之分。所以评价一幅书法作品也要从这里进行辨别,才能达到客观的评价。
学习书法到了一定的程度,要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认知。在自我风格的定位和发展上,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学书法只有路走对了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走的更持久。任何艺术的发展形式都存在多元多样化,学习书法也是一样。局限性的对某种字帖的偏爱,是正常状态,也是“不正常状态”。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历代书法大家,他们在学习书法的同时,在其他领域也取得了各种成就。这说明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也是一门与其他艺术形式可进行深度融合的载体。
“功夫在诗外。”要想在书法上取得更大的成绩,就必须要在其他姊妹艺术当中汲取营养,不断深化自己的内在文化底蕴,这样自己的书法作品才会有更多的内涵和文化气息。单一的书法技巧与技术层面,很难在书法的可持续发展上得到更多的空间与拓宽。学书法不能跟风,不能人云亦云,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能理解领会的,然后长远的去坚持学习她,这样才有取得好成绩的可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书法也一样,只有从心灵去热爱她,才能让自己乐此不疲,长期的学习,并从中能享受到无穷的乐趣。
笔者曾有幸聆听过多位书法大家(李铎、佟韦、韩天衡、刘小晴)对书法的见解和看法,受益匪浅。总结出根本的一条就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书法讲究功力,练一天,就多增一分的功力(指正确的练习方式)。技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提升作用,但不是根本性的作用,根本的作用还是在功力上,还有对书法的悟性上,独特见解上,风格与创新上。
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