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5(静心而论1271):
《尊重与希望》——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读书笔记二
范式转移的代表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简称 SFBT,是由史蒂夫·德·沙泽、茵素·金·伯格以及多位来自不同背景的伙伴所组成的工作团队率先提倡的。聚焦于“使当事人满意的有效介入”,探究晤谈效果与咨询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断修正与发展SFBT的哲学观点与代表技术。它属于短期治疗中的一支,也被称为后现代及社会建构取向,是心理治疗范式转移的代表之一。

SFBT把咨询当作一个独特的过程:咨询师主动投入与协助当事人以不同的方式与角度来重新诠释自己及其所处的情景、个人的行为,人际互动及模式,进而运用既存的力量与优势来确认与发展自己的解决之道。
SFBT晤谈的焦点是以现在与未来为导向的,其主要任务在于探讨当事人所欲的未来,以及需要做什么,以达成相要的不同,而非以过去的问题或现在的冲突为主要核心,晤谈过程不同于以问题为焦点的传统咨询去向,转以侧重“建构解决之道”为焦点,让当事人来谈问题的“解决之道”,可以从咨询晤谈互动中浮现、厘清、“概念化”,并逐步建构之。
SFBT是一个“希望与尊重的实用主义”,是一个实用性与应用性高的咨询派别;因它与华人文化的契合,使其深受华人区域实务界好评。SFBT的哲学精神,能通过社会建构论的诸多观点来说明。
社会建构论并不认为任何的知识是理所当然的存在,强调多元差异的框架及每个人的独特性,看重拥有知识的每个人自身的整体与彼此间的合作;社会建构论认为,描述与了解“世界为何”的语言与观点,具有基于个人历史与文化脉络的独特性与关联性;知识不是来自孤立的心及个人化的经验,知识与语言并不是固定不变或普遍存在的,也不存在的语言表达者背后深层的结构;由于社会建构论相信知识的建构是透过“社会互助”而来,所以所谓知识与社会互动是同时并存、相互影响、共同建构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