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以前,遇见那位少年,经过多年的旁观,慢慢的,少年向我走来。
01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记得什么时候少年告诉笔者,他要回家了,家里需要他。
猛地听到消息,不知该如何相劝,毕竟对于学摄影的少年来说,大城市的发展可能更好一些,因为随时更新换代的机器、操作可能是最先从大城市普及的,尤其是满腹才华的少年有可能被笔者所认为的他的“小山村”所埋没。
也许家里真的是需要他去解燃眉之急,少年去意已决,那些话只能烂在肚子里,衷心祝福他安好。
他将北京的东西一一清点好,能带走的就寄回去,不能带走的就留下给小伙伴,然后,几乎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买了礼品送给家人,最后,和美丽的北京说再见。
02
灯歆先生
突然间的不适应,因为少年回到家中之后,我们的联系几乎是断了。
他不再打电话,不再发视频和语音,更多的是无影无踪。
开始不知道他几点上班、下班;不知道他的作息;不知道他生活的如何;不知道他住在哪里,身边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对于他的一切都不了解了,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
白驹过隙的一生中,难免会有几个人走散了,不能说所有熟悉的人都会走到最后,所以我们的关系逐步趋于平淡,只有记录会显示对方出现过。
03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他逐渐模糊的身影快要消失不见时,少年用“支笔”将它重新勾勒出来。
也许那段时间少年是在家养精蓄锐,“隐匿了”一段时间又开始活跃于网络之中,笔者喜欢发动态,少年喜欢评论,逐渐的开始很在意别的男生给笔者评论,会时不时私信笔者那个人是谁这个人是谁,包括每次外出吃饭也会问下笔者,和谁在一起吃,吃多久回家。
看到笔者喜欢吃的东西会注意下,还告诉笔者自己的妈妈很会做菜,什么都会,想吃什么尽管和他说。
对于这样的少年,笔者是好气又好笑,像个管家婆。
总之,少年的问题又多了起来,联系也渐渐恢复了。
04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像在北京可以很好地了解少年的一举一动,也没好意思问具体少年在家到底做什么,只知道他一直是为家里帮忙,那时候的少年在笔者眼里身上充满了责任感,以为他像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一样,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撑起整个家。
偶尔会谈到工作的事情,笔者有时候会吐槽下挣得太少但需要消费的太多,基本上日子会过得紧巴一些,少年毫不犹豫地说:“改天把我的信用卡给你办个子卡,这样就好了。”
当时听到这句话啊,真是被感动坏了,你一个小子,身上担着那么重的担子,目前情况下也是一无所有却愿意支撑一个你从不知道消费力如何的人,不是缺脑子就是真爱,哈哈,对于那句话,笔者确实是非常开心的,毕竟小女儿家的心态,对一些什么“我养你啊”的话从来都是无招架之力。
自然,父母从小教育笔者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馈赠,所以并没有去办什么子卡,而是继续着向遥遥的目标奋斗。
05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前在北京的时候少年的工作主要是摄影,在这方面上算是专业,回到家中也或多或少的说过自己在拍摄。
因为笔者的工作特殊也可以为少年介绍些许小业务,或者说网络上聊天比较多,我们已经很熟悉,所以少年要来笔者的城市溜达溜达,想想,还欠少年的大餐未请,便约了时间等少年不忙的时候来笔者城市,谈一谈业务也好,吃一吃饭也好。
许久未见,还是那个样子,眉目清秀,微微一笑为朗朗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