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

作者: 筱笑盈盈 | 来源:发表于2023-04-18 07:59 被阅读0次

只身孤马寻菩提,归来悟得镜非台。山高水险心愈静,引他佛/光做曙光。

贞观年间,长安城车水马龙,一片繁华。

玄奘一人一马出了关,他要去天竺,他要去游学。他毫不犹豫地踏上了风沙之途。

玄奘大师的身世可是众说纷坛,迄今为止也不知道哪个说法是正解。

传说玄奘大师降临人世之前,他的母亲梦到一位身穿白衣的僧 / 人.

僧  /人恭恭敬敬地向她辞行,对其说道:“为了求法,所以才西行。”

梦醒之后,玄奘的母亲便分娩了。这位白衣僧 /人,便是后来的玄奘法/师。

玄奘天赋异禀,记忆力超群,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不过,他却没有将精力用在功名上,而是致力于研习佛/教经典。

又传唐僧的父母在船上被奸/邪之徒谋/害,以至于出生未久的唐僧险些命/丧于此。

其母为了保住儿子的性命,不得不将他放在木盆中,让孩子顺江漂流,听天由命。

陈家的小娃娃在漂泊到金山寺时,被高/僧/法/明救起,获得了“江流”这个乳名。

还有种说法是玄奘的出身本来不错,他的父母也都是显贵人士。

玄奘的父亲陈惠乃一县之长,其母又是洛州长史的女儿。

玄奘是陈家的第四个孩子,但他的母亲在玄奘五岁那年便染病离世了。

玄奘八岁那年,家中再次遭逢变故,年迈的父亲辞官归乡,以至于陈家落魄。

一个退休的县令,是很难养活四个半大小子的。

为了让孩子们生活下去,陈惠只能将儿子送往寺庙。最先被送走的,是玄奘的二哥长捷法师。

长捷法师住在净土寺,玄奘平日里经常去找二哥研究佛/法,自此对佛/教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玄奘十三岁那年,他也像哥哥一样遁/入/空/门。

成年之后的玄奘,云游四海,造访名僧,先后向道深、慧休等禅/师学习佛理,修行日深。

那么,玄奘法师为何要去遥远的西方求取真/经呢?为什么当时没有其他高/僧完成这项重任呢?

在玄奘之前,就已有比丘前往西方印度求取佛/经,而且还求取了不止一次。

若非如此,“小乘佛/法”的那些经典又是如何传入中土的呢?

在玄奘生活的年代,当时就有许多僧/人西行归来后写下游记,如东晋僧/人法显写的《佛/国记》,就是一部取经的经典。

玄奘读完了这些游记之后,对佛/国心生神往,坚定了去取经的决心。

除此之外,玄奘在多年的修持中发现,中原的佛/教领域对同一部经典的诠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歧义始终没有办法统一。

倘若这样发展下去,难免会有僧/人误入歧途。

玄奘认为,应该去西域学习最原汁原味的佛/经,这样才能解决中土佛/教发展中的隐患。

武德年间,玄奘在长安拜访了从印度来的比丘波罗颇密多罗。这位高/僧曾与那烂陀寺出家,在佛/学界有极高的声誉。

当时并没有佛/学专业的学府,放到现在来看,那烂陀寺就相当于佛/学专业的一流大学。

从这里走出来的僧/人波罗颇密多罗,通晓大乘佛/法、小乘佛/法,能够记诵经典十万颂。

玄奘虚心请教了这位高/僧,意识到印度才是修习佛理的圣地,于是,便更加坚定了西行的决心。

在玄奘出发的这段路上,唐僧遇到第一层阻碍便来自朝廷,给他带来麻烦的正是这通关文牒。

唐朝初期,国家面临的外患还比较严重。为了避免因跨境而引发的恶性事件,所以朝廷禁止任何百姓出境。

贞观元年,玄奘几次来到朝廷,向唐太宗申请“过所”(通关文牒),希望能得到这份出境护照。

然而,唐太宗并未批准,身为皇帝的他不知道玄奘的宏图伟业,也不会为了玄奘一人破例。

朝廷的阻挠,并没有影响玄奘的决心。

此后,玄奘便寻找时机西行。按照当时的规定,偷渡是一种相当严峻的事。

玄奘没有官方批准的“过所”,所以不可能用正常的方式通过关隘。

事实上,在没有拿到通关文牒之前,玄奘甚至没有办法离开长安。

踏上西去之路后,玄奘就没有了回头路,既然选择了沙漠,也就选择了孤独。

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决定他会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贞观三年,长安遭逢大灾,朝廷临时允许百姓自谋生路,玄奘终于找到了出境的契机。

他伪装自己的形象,混入灾民之中,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混过关隘。就这样,玄奘仅跨越了第一层关隘,离开了长安。

玄奘来到凉州时,在这里耽搁了一个多月。因为这里的僧众太过热情,玄奘便为僧/人们现身说法。

凉州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冲,亦是玄奘出关的必经之路。

只不过,当时大唐与东突厥的外交关系比较紧张,凉州都督已下令封锁边关,禁止任何人西行。

玄奘刚刚踏上西行之路,可他还没有出国,便遇到了重重阻挠。

玄奘从长安出发,经兰州,到凉州(今武威)及敦煌,独自一人冒险度过大戈壁,历尽艰险终到达伊吾(今新疆哈密)。

在高昌王麴文泰的资助下,他通过丝绸之路的传统北道行进,终於到达印度,访问了慕名已久、当时最大规模的佛/教寺院那烂陀寺。

玄奘取经历尽艰险,他的毅力和精神深深感动着后人,特别是根据他取经的故事写成的《西游记》更令他成为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

他所经历的险阻均是一个人,玄奘的西行之路,没有旖旎的爱情,没有斗战的激情,没有武艺高强的悟空等徒弟相伴,只有万里黄沙和孤寂星辰。

日出则行,曙光给虔诚的他镀上了圣洁的金色;日落则念/经,夕阳给他披上脱俗的红色。

他没有地图,但他有梦的蓝图;他没有方向,但他忘不了自己朝圣的方向。

他没有畏惧无边的大漠,他坚信,追求佛/法之路是最光明最伟大的征途。

不知过了多少年,玄奘在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返回长安,他回来的时候,依旧是一人一马。

唐太宗命令宰相率领朝臣出迎,长安更是万人空巷。

他在印度停留多年,足迹遍及整个印度国境,佛/教学问更是无人能及;他精通佛/学全部经典,即经、律、论三种经藏,获得了“三藏/法/师”的称号,这是佛/教的最高荣誉。

回国后,他带回的经/文,佛/法惊动了整个大唐。玄奘专心翻译带回的佛/经,前后共译出75部,1,335卷。他创立了法/相宗/佛/教学派,培养了一批著名弟子。

后来,玄奘应唐太宗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游历,写下了《大唐西域记》,是记录当时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珍贵典籍。

他的平生事迹,则记录在他弟子慧立、彦悰所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为了佛/法,为了梦想,玄奘毅然放弃荣华富贵,孤身求法,追寻佛的西域,追寻神秘的佛/光。

通过这样的经历,玄奘领悟到,人类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追求外在的物质和利益,而是为了实现自身身心的平衡,懂得取舍和内省,做一个有真正意义的人。

他心中的虔诚和对真理的深刻理解也使得他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大师。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对心中的追求坚定不移,就会成功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玄奘的人生道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强烈的例证:只有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坚定不移、不屈不挠,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相关文章

  • 追求追求的

    人们常说,二十岁的年龄,四十岁的心态,这些人,看淡了,看开了。 这是错的。四十岁的心,历经沧桑,饱受人间冷暖,对现...

  • 追求卓越,追求极致

    故事一: 最近在清华x-lab参加训练营,第一天老师就布置高强度的作业给我们做:一个星期学会5个软件,学会制作网站...

  • 追求与被追求

    曾经以为恋爱双方,被爱的一方最幸福。 追求者一方是奉献的一方、是弱势的一方、吃亏的一方;被追求的一...

  • 追求美好,追求自由

    开启新的一年的模式,依然有许多期待,也有许多需要努力的方向,成长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解决财务健康和身体健康,轻...

  • 追求

    有人陪伴的清晨, 是我所追求的。 在林荫小道上漫步, 聆听鸟儿的快乐。 有人陪伴的黄昏, 亦是我所追求的。 在夜色...

  • 追求

    年,算是真正过完了!收拾心情,好好努力,去追求一个你要的未来吧!

  • 追求

    青春就是要放荡不羁,青春就是要闯! __题记 这个世界我们在寻找着什么?我们又在失去着什么? ...

  • 追求

    谈及追求,无非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然而细究追求,追求自有层面,大的方面说是社会层面、哲学层面。小的方面说是生活层面...

  • 追求

    文萱最后还是和顾笙分手了,好像过往的十年如同云烟。 文萱喜欢顾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长相帅气,篮球打得好,又写得一手...

  • 《追求》

    从远处 他悄悄地来了 曾经的他 如同一只展翅的雄鹰 渴望飞向遥远的天空 随着时间慢慢的 从身旁溜走 却不由得紧张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追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vx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