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2539天,2024.05.05
今天印象深刻的是书上的评量问句的应用,我总结为:一是不要直接生硬或突兀的问来访者评量问句,即让来访者打分(团队约练平台上,可以直接问,如在1~10的量尺上,10分代表你非常有信心去做某事,1分没有信心去做某事,那么对你当前的信心/动机/意愿度/焦虑打个分,你会给自己打几分?团队的老师因为学习,知道评量分数的意义以及如何打分),但对一般的来访者,要先做一些铺垫,比如说,为了让你更清晰知道自己去做某件事的信心,接下来,我们试着换一种方式来量化一下你的状态(焦虑/信心等),可以吗?现在在你面前有一个刻有1~10的数字的量尺,10分代表你的状态非常好,1分则不太好,现在试着对你的状态打个分 ,你会打几分呢?邀请,意味着尊重,同时也让来访者有思想准备的。这让我想到奇迹问句,一样是问前要有铺垫,如:你的想象力好吗?接下来,我要问你一个奇怪的问题,可以吗?经来访者同意再问,则意味着来访者愿意思考你接下来问的奇怪的问题,这样来访者往往会比较合作,也会努力思考、想象奇迹发生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二是,SFBT的技术,都是基于其理念的,与一般常规思维(挑错思维、追因模式)不一样,若突然问的都是大反转的问话,来访者往往会下意识说不知道、没想过、不可能。但当你温和又尊重地邀请来访者时,你的态度、你的相信、你的支持与鼓励,都会让来访者愿意朝着你的问话方向思考、回忆而看到自己的优势、资源、胜任之处。当然,面对不同年龄、不同的性格、不同困扰的来访者,可以弹性设计问句去的铺垫问句。不论怎样都是让来访者能够接受并参与到回答问句的思考中去。比如评量时,最低分数所代表的意思,都不是固定的。最低分数不一定是问题发生时、也非来访者走进咨询室时,最高分数并非是来访者一定要实现的分数,足够好也许就够了等。同时,量尺是常用的一种形式,其变式非常多,笑脸~哭脸;大房子~小屋子;圆鼓鼓的气球~气泄完的瘪瘪的气球;搭积木;1~100的量尺;比例量尺,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