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地理.人文
范仲淹和长山(今山东邹平县长山镇)

范仲淹和长山(今山东邹平县长山镇)

作者: 麻雀爱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8-08-09 20:20 被阅读2次
范公祠

范公祠,地处邹平县境内长山城南,孝妇河畔的河南村。据《长山县志》记载,该祠始建于宋治平二年(1065年),是知县韩泽倡议并主持修建,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此间历经朝代更替,时坏时修。

范仲淹出生于北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两岁丧父,四岁时,母亲谢氏带着范仲淹改嫁长山(山东邹平县长山镇)人朱文翰,范仲淹于是改姓朱,名叫朱说。

长山县内的长白山,绵延百里,风景秀美,有“小泰山”之称。范仲淹青年时,就在长白山的醴泉寺读书,“断齑画粥”的典故就出自这一时期。宋·释文莹《湘山野录》记载:“范仲淹少贫,读书长白山僧舍,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两块,断齑数十茎啖之,如此者三年。”

长白山醴泉寺

醴泉寺位于邹平县境内西南长白山中,始建于南北朝后期。唐中宗时,寺僧仁万重建寺院时东山有一泉涌出,中宗赐名"醴泉",醴泉寺即由此得名。

在范仲淹二十三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朱氏兄弟花钱浪费,范仲淹经常阻止他们。一次,朱氏兄弟不耐烦了,对范仲淹说:“我花我们朱家的钱,管你什么事?”范仲淹当时不明白什么意思,后来有人告诉他:“你原本是苏州范家的子弟,太夫人带着你改嫁过来的。”作为一个有自尊的人,在知道自己寄人篱下的真相后,怎么可能再泰然地住下去?于是,范仲淹毅然离开了家乡,前往南京应天府求学。母亲知道后,急忙派人追赶,追上后,范仲淹说明了自己立志独立的心意,继续前往应天府。

范仲淹23岁离开长山,前往南京应天书院就读

范仲淹27岁时,中了进士,任广德军司理参军,将母亲接过去奉养。之后的几十年中,没有记载说范仲淹回过长山。一直到范仲淹老年,做青州知州——青州就是现在的山东省潍坊青州市,离长山很近,相去不到百余里——赴任途中,范仲淹特意经过长山,看望儿时乡亲,并做了一首《寄乡人诗》:“长白一寒儒,登荣三纪馀。百花春满地,二麦雨随车。鼓吹前迎道,烟霞指旧庐。乡人莫相羡,教子读诗书。”楼钥的《范文正公年谱》中,说这首诗是范仲淹在进士及第后作的,但根据字面意思,“三纪”是36年,范仲淹中进士是27岁,与范仲淹知青州的年纪吻合,所以应是老年所作。范仲淹以礼参拜乡亲的地点,后人命名为“礼参坡”(今山东邹平礼参村)。

相关文章

  • 范仲淹和长山(今山东邹平县长山镇)

    范公祠,地处邹平县境内长山城南,孝妇河畔的河南村。据《长山县志》记载,该祠始建于宋治平二年(1065年),是知县韩...

  • 山东邹平长山镇:范仲淹成长、学习的地方

    范仲淹的家族在苏州也算是大户了,曾祖、祖父、父亲都在吴越国做官,不过职位都不高。范仲淹的父亲范墉,先是在吴越做官,...

  • 范仲淹与读书洞

    范仲淹两岁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更名朱说。随母迁居的长山,自古是以县制。解放后改镇制,属邹平县。 少年时期,范仲淹...

  • 读书洞

    范仲淹读书洞位于山东邹平青阳镇醴泉村的南山上。少年时期,范仲淹苦读于今邹平县西南青阳镇南部的醴泉寺,寺中高僧指点,...

  • 派出所户籍室工作时间是虚是实:老百姓酷热中排队,工作人员却迟迟不

    山东省邹平县长山镇派出所,下午2点钟不到,前来办理户籍手续的老百姓就开始排起了长队,排在前面的大妈说12点多吃完饭...

  • 聊斋之金世成—古代的弄潮儿

    聊斋中有不少篇幅极短的故事,读来却很有意思,比如这篇《今世成》。 长山(今山东邹平)有个金世成,行为很不检点。他出...

  • 民变四起

    隋炀帝的暴政引起了人民的反抗。最初掀起反抗暴政运动的是齐郡邹平(今山东省邹平市)自称“知世郎”的王薄。山东农民起义...

  • 《岳阳楼记》拓展阅读

    划粥断齑 范仲淹2岁丧父,母亲谢氏抱着年幼的他改嫁山东长山县河南村朱家。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母亲历经坎坷,...

  • Day14 | 中国通史上:伏生

    伏生(伏胜,字子贱),汉人,享年100岁。邹平人(今山东滨州市邹平市韩店镇苏家村人)曾为秦博士。 秦时焚书,于壁中...

  • 宁德福鼎三奇杨惇礼的前世今生

    杨惇礼(1073-约1140),字穆仲,长溪九都(今福鼎太姥山镇)人,北宋熙宁六年(1073),生于福鼎太姥山东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范仲淹和长山(今山东邹平县长山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ac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