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与读书洞

作者: 陌路听雨 | 来源:发表于2019-06-03 23:51 被阅读0次

   范仲淹两岁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更名朱说。随母迁居的长山,自古是以县制。解放后改镇制,属邹平县。

   少年时期,范仲淹苦读于今邹平县西南青阳镇南部的澧泉寺。

   也许是因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出名,还是邹平自古多出文人,如今的邹平县仍被视作文化县。

曾去过范仲淹读书洞。在属于长白山脉的会仙山下,醴泉寺已经只剩下遗址,离遗址不远的读书洞依然在。在那个没有任何人居住痕迹的地方,在一千年以前的这里,却诞生了一位享誉古今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曾经指点他来此苦读的醴泉寺的那位高僧也早已驾鹤西去,没有留下姓名,他成就了范仲淹,也成就了自己,此时的他无名胜有名。

    不知道范仲淹为什麽没有在宏伟壮观的醴泉寺借读,那位高僧又为什麽不给他腾出一间房,让他在舒适的环境下读书,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那个读书洞,一个天然的,丝毫没有人为痕迹的洞。让他在那里苦读三年,终成大气。

    醴泉寺已经在时间的辗转中灰飞烟灭。当年的辉煌和气势让现在的人只能想象了,而离醴泉寺不远处的读书洞却依然存在。在古木苍天得山中,自己所面对的读书洞,虽荒草凄凄、但是仍有一种力量让自己对那个地方肃然起敬。有山有水的地方自然会人杰地灵,冥冥中似乎看到那位因为夜读而熬红了眼的青年正走出来,伸伸懒腰,看看远山的晨曦,然后走到清澈的泉水边,捧一把清凉透彻的泉水洗洗自己疲惫的脸,然后吃着每天的口粮-----一锅冷凝成冻得小米粥,被自己划成四份,每天早晚吃掉其中的二份。还有高僧给他的面饼饼?就这样让自己支撑下来,然后用自己的身体支撑起历史长河中一片属于他的天空。

    据说那位高僧是仙人,他没有让范仲淹在寺中读书,而选择了读书洞。正如古人所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曾经的一切已经都被时光抹平,有的只是想象中,那位在油灯下苦读的少年。没有诗情也没有话意,陪伴他的只有夏天的虫鸣和蚊虫的叮咬,山风会化解少许夏的炎热,也只是在满天星星的晚上,春花伴着他,秋月伴着他,冬天凛冽的寒风和扬扬飘雪也在伴着他,伴着一位即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民为国而生的,做人做官的楷模。

    那时的他在苦读之后也会来到洞边的山溪旁,看看满目的青山,听听鸟语,在溪水花草间洗洗熬红的双眼。那时的他是否想到这里会因为他而留芳千古?

    后记:现在邹平县的有关部门已经重修了澧泉寺,并于06年下半年开始对外开放。

相关文章

  • 范仲淹与读书洞

    范仲淹两岁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更名朱说。随母迁居的长山,自古是以县制。解放后改镇制,属邹平县。 少年时期,范仲淹...

  • 读书洞

    范仲淹读书洞位于山东邹平青阳镇醴泉村的南山上。少年时期,范仲淹苦读于今邹平县西南青阳镇南部的醴泉寺,寺中高僧指点,...

  • 《范仲淹“断齑画粥”》

    范仲淹出生的第二年父亲便过世了,母亲便把他改嫁到了朱家。朱家也送范仲淹进入学塾读书。 范仲淹读书非常...

  • 读书‖《范仲淹传》

    今天从约读书房带回来本《范仲淹传》,作者是词奴儿。之前没注意过这位作者,翻了翻作者简介,是一位性情淡泊心念如菊的女...

  • 鲁达进宫(11)

    回到府中,包拯想起范纯仁。当初范仲淹与包拯是政坛对头,范仲淹几次被贬都因包拯弹劾,政见不同,但各自为公,范仲淹并不...

  • 6.17早打卡 - 草稿

    《半小时漫画宋词》读到范仲淹。 范仲淹二岁失去父亲,跟母亲改嫁,日子过得紧巴,知道刻苦努力读书。 长大后考入应天书...

  • 范仲淹与西夏

    抗击西夏何以选择范仲淹 1040年,宋夏战争开始。在越州任知州的范仲淹被朝廷点名派往宋夏战争前线任职。众所 周知,...

  • 范仲淹与风水

    “居善地”,所居之处、所在之处都是风水宝地。世人喜欢看风水、调风水、占风水,但未必懂风水。真正的风水在哪里?老子一...

  • 寺院与读书

    最近看了一些闲书和闲文,了解了一些寺庙与读书的关系。原来像王阳明、朱熹、范仲淹等这些文人大儒都曾在寺院里挂单读书,...

  • “影响圈”与“关注圈”,你的精力在哪个圈?

    01 传言,范仲淹年轻的时候在开封读书,刚好皇帝来视察,大家都跑出去看皇帝,只有范仲淹在继续学习,大家都说他傻。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范仲淹与读书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rk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