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闲聊聊到了母亲,老师说:“马上就母亲节了,如果想写关于母亲的文章现在就可以开始了。”有人说已经开始写了,于是有人问:“你写母亲,是写自己还是写你的母亲?”
老师就这个话题给我们讲了一节“如何从不同角度写母亲”,主要讲了两点:
第一,狭义的母亲。就是从自己出发,写自己的母亲如何善良辛苦伟大。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写。老师说这种写法是停留在小学生的级别,如果成人还这样写就有点太幼稚了。
第二,广义的母亲。把母亲写成一个角色,一个社会层面。“母亲”,是许多人的母亲,有高级知识分子的,有文盲的,有慈祥善良的,有凶残心狠的,有懦弱的,有坚强的等等。从社会层面上写母亲,会让文章更有深度。
听了老师的课有以下几点感悟:
第一,写文章要具有发散性思维模式无论写什么文章都可以分为两点,狭义和广义。只有从这两点出发写出来的文章,就有深度,有立体感,有格局。
第二,把文章写成“橄榄球”。“橄榄球”是什么样子,两头小中间大。不能写成“喇叭”式,找不到中心思想,也不能写成“小圆圈”,“拐杖”式。
老师说,写文章如同拍照片。摄影师会从不同角度去拍,左拍右拍上拍下拍。原本我们只需要20张照片,但是摄影师却给你拍了100张。当你从100张中选照片时,会看到不同角度的自己都很漂亮,就会情不自禁地多选。
其实就是老师说的,当你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去写时,就会可看性高,耐人寻味。
或者也可以这样理解,同样是一碗面粉,可以做成面条,也可以蒸成馒头、包子、蒸饺,还可以炸成油条或者烤面包、饼干、蛋糕等变换成各种美食,只是方法不同而已。但这样就会根据各人喜好不同去适合更多人口味。
我们写文章也是如此,如只是狭义的写,受众群体会很小。从广义上写,用老师的话说就是“扯犊子”,从小扯到大,再从大扯到小,最后扯回来收口。写成“橄榄球”式,这样就会扩大我们的受众群体,增加文章的阅读量。
听了这节课,学到了老师讲得“发散性思维模式”,在以后的文章中尽量多用这种方法,把文章写成“橄榄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