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付老师,课堂上总有孩子乱说话,就像打地鼠一样,按住这个,起来那个,老觉得无法把握课堂,怎么办?
答:曾经,课堂是老师的主战场。现在不同了,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孩子们也可以在课堂上尽情展示自己,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孩子放得开,收不住。
任何问题的出现都不是单线的原因,从根源上分析,孩子缺乏规则意识是其一,不太会倾听是其二,那么基于此建议:
第一,课程设计要有学生意识、参与意识、全员意识,备课时关注到所有孩子,而非只针对程度较高的孩子,当然也不能过于低阶,课程设计有层次就显得至关重要。
通俗来讲,就是多设置问题,避免老师一味地说说说、讲讲讲,让孩子们有参与的机会,有表达的舞台,有展示的空间,注意力被老师所牵引,被动地吸引、进入课堂,不知不觉,已然读了、听了、思考了、掌握了。
第二,老师的设计、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有吸引力,极富童趣。低年级最常见的是,一、老师走下台,和孩子们融为一体,忽略三尺讲台的高度,忽略师生的距离。二、课堂带入感,如讲解比喻句,以班级学生名字代入,讲解外貌描写等均可用此办法。我有一个习惯,读课本或讲解内容中出现的人名,一律替换为班级学生名字,听到自己名字的孩子满心雀跃,无比激动,听到自己身边同学的名字变成了题目抑或素材,孩子们寻乐的天性也坐不住了,一样雀跃。
课堂上,我最喜欢在教室里边转边讲,比如昨天讲了《搭船的鸟》一课,讲到对翠鸟细致的动作描写,有个孩子在自己扣橡皮玩,我边讲边走到他身边:孩子们,动作描写很简单,就盯准他,观察他一连贯的动作,比如请把你的镜头对准他,嗨,谁来描述一下他的动作呢?全班的眼神都关注到了这个孩子身上,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其他同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一个个欢呼雀跃地举起手要描述这位扣橡皮的大侠。我转而对扣橡皮大侠说:评重复一下你刚才的动作好吗?大侠不好意思地笑了,但还是重复给大家看,因为他没有感觉到被批评,只是觉得被关注了。
第三,口令清晰。课堂上最怕什么,最怕老师布置一项任务,不清晰、不明了,过程中孩子们不停地发问,导致过程进展缓慢。
课堂上的任何一个任务,老师都应该是思量再三、明确清晰,且能预设到可能会出现的状况,那么布置任务前,告知给孩子,最好分条表述。
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要求是,一二三……听清楚了吗?这样的结果是不仅仅训练了孩子的听清口令再行动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的倾听能力、做事有条理的习惯。而且在过程中,孩子们始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不至于一片茫然,混乱一片。
所以说,课堂上的读心术,不仅仅要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还要读懂孩子的小动作、小眼神和内心的小九九,方能把控课堂,高效专注地达成目标,收获课堂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