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

作者: 邹文彬 | 来源:发表于2023-04-07 13:29 被阅读0次

佛经中常见“自性”一词,不解其意,经查询亦不甚了了。将所知整理剖析,终有所获。

佛有佛性,道有道性,人有人性……由此,将“性”归纳——“性”为存在体的本源,因有了这“本源”,才体现了佛、道、人等的存在。由此可知,自性于佛即佛性,于道即道性,于人即人性。

本源又是什么呢?犹如一颗种子的生命力,具足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功能。在风调雨顺,适应的土壤中……等等条件聚合下,自显生命的整个过程,周而复始。于佛成了佛,于道得了道,于人做了人。

佛与道皆为人修,人如何成佛得道呢?

禅宗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纲领。大意为————禅宗的传承与其他佛家门派不同,不以经卷而以师徒心心相印以心印心传法相授;成佛的途径是所有的功课直接导向众生存在的根本——心,当见自性即是成佛。由此印证: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那为何凡人是佛又未成佛呢?在佛的解释为业力——推动生命延续的力量。有善业、恶业与无记业(不记善恶)之分。众生因各自不同的业力承受相应的果报。有人生活在福中,有人生活在苦中,都是前世的业力结的果。果报不因受苦就可化解,只可在苦中修善因,于今生来世受福报。在无始无终的生命延续中,当果报达到了佛位,凡人即可成佛。

这里面存在两个问题:

1.视野——凡人以一生的角度看问题,佛以三生述因由(三为方便代指前世今生来世,包含无数前世与无数来生),所以学佛,需理解佛站在什么角度在说;生活中看问题,不妨借助佛的宏观视野审慎。

2.根性——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虽然是对众生平等,而众生的实际果位不同,与佛的距离不同,分上上根,上根,中根,下根等等。上上根与佛位相距最短。这里,我们同样习惯于以一世生命的角度起分别心。这明明有上中下,难道不是分别吗?种子的生命力是相同的,同理,人的生命力也是相同的。只是,种子体现生命力的时间是一年,而人体现生命力需要三世。其中,在此一世,是有些人收获的秋季,而有些人正处承受严寒的冬季……

生命力的体现于所有人都是拥有且平等的,分别在于完整体现长度不一。修善因是成佛的唯一捷径;堕恶缘,会延长这个过程,直到自心认知,弃恶从善。这也是一条必经的路,比如我们在这一生中,同一个问题会不断出现,表象是业力的因果,实际是重复提示生命力的进程卡住了,需要将这道坎以善化解而过。

相关文章

  • 2019-02-24

    生命力 永远的生命力

  • 四年级作品集——【热爱生活】

    《顽强的生命力》 作者:余鑫城 生命力...

  • 生命力

    生命力 生命力 我的生命力 从形成的那一刻 生命力就在被消耗 生存和毁灭无休止较量着 有很多力量试图把我拉下深渊 ...

  • 生命力

    生命力 生命力 我的生命力 从形成的那一刻 生命力就在被消耗 生存和毁灭无休止较量着 有很多力量试图把我拉下深渊 ...

  • 2022-04-06

    大鹅与小乌的那一篇只活了三天…还只是毛岁儿。哦!生命力生命力…根深叶茂的生命力,我向往着笔力的生命力…… 呜呼!我...

  • 生命力!

    生命力!

  • 2017-04-03

    生命力

  • 动力10|生本能和死本能

    生本能和死本能,也就是生命力量和死亡力量,白色生命力和黑色生命力,白色能量和黑色能量,前者都是指向生长和滋养,后者...

  • 生本能,死本能

    生本能和死本能,也就是生命力量和死亡力量,白色生命力和黑色生命力,白色能量和黑色能量,前者都是指向生长和滋养,后者...

  • 武志红的心理学课》摘抄75——04动力 生本能和死本能

    生本能和死本能,也就是生命力量和死亡力量,白色生命力和黑色生命力,白色能量和黑色能量,前者都是指向生长和滋养,后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bp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