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日看点简书电影『闲话电影』
《那山那人那狗》:小时候不懂,会怪;长大了,懂了,会念。

《那山那人那狗》:小时候不懂,会怪;长大了,懂了,会念。

作者: 叽叽喳喳哟 | 来源:发表于2016-12-07 14:56 被阅读0次

终我们一生,都是一个和解的过程。与亲人和解、与朋友和解、与陌生人和解、也与自己和解。于自己,不再对于自己做了、没做的而感到后悔的事耿耿于怀,释然,原谅自己,活好现在。于他人,更多地理解了他们的想法、行事。当初极力要抹掉他们在自己身上的痕迹,如今已经很坦然地地去接受。

这是看《那山那人那狗》得来的体会。

湘西乡间老邮递员要退休了,儿子顶替了他的位置。第一次出邮差时,老邮递员跟着儿子一起去了,还有那条狗。这是段很典型的中国式乡村父子关系。父亲经常外出,儿子由母亲带大,父子之间因缺乏长久陪伴而出现亲密性尴尬。

《那山那人那狗》剧照

一路上,两人很少说话。父亲心里有太多的感慨和回忆,他想和儿子说说,奈何儿子理解不了他。他无法理解父亲,为什么自己成长的岁月里,父亲出现的日子总是那么地少?为什么这么难走的一条路,他走了二十多年;为什么父亲不在公路上搭车而选择步行收发件;为什么不直接告诉老奶奶她孙子不会再回来的事实,而是每次都给老奶奶念远方的孙子“寄”来的空白信。

但出于父子血缘的本能,也总是能寻找到他们相互融合的一面。走在前面的儿子,一回头,看到后面没了父亲的身影,停了几秒,继续往前,又停了几秒,又继续往前,走了好大一段路,回头,迟迟不见父亲。急了,往回赶,只见了狗,没见着父亲。更慌了。一会,见到了小解回来的父亲,他才舒了口气。很微妙。这个过程中,他一句都没喊,就那么急急地找着。在他而言,“父亲”一词,压在他心头很久,不是那么容易说出口的。心里始终还有那个结。

《那山那人那狗》剧照

背父亲过河,父亲想起了小时候儿子骑在自己肩上在市集游逛的时光,一晃,他已经长大了,力气也大了,亏欠了他太多。儿子想起小时候总觉得父亲很高大,总是要仰着头才能看到他,可现在背上的父亲,却是那么瘦小,那么轻。他老了,还没来得及跟他多说说话,多走一些路,就已经老了,老的那么快。“爸,我们走吧。”他和自己和解了,不再怨恨、不再抵抗,他理解了父亲,也放过了自己。

《那山那人那狗》剧照

这一路,儿子都看在眼里,听在耳里。他看到乡亲围过来给出最后一趟邮差的的父亲送行;看到父亲为了捡起被风吹起的信,摔倒了仍旧跑去抓;看到乡民在出邮差的路上专门给父亲放的茶水;看到他们早早地等候在半路,给父亲拉稳攀爬的绳索;看到他们特地把喜宴摆在父亲会到的那天。

他开始理解了父亲二十多年坚守的初衷。这里太闭塞。他们祖祖辈辈住在山里,除了山就剩下想头: 那叫理想,越苦越有想头。人有想头就什么都有了,要是没有想头,再好的日子也没滋味。父亲就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唯一通道。有了父亲,他们才有活着的盼头。这更多地是使命和责任。小时候不懂,会怪。长大了,走了同样的路,做了同样的事,懂了,会念。

相关文章

  • 《那山那人那狗》:小时候不懂,会怪;长大了,懂了,会念。

    终我们一生,都是一个和解的过程。与亲人和解、与朋友和解、与陌生人和解、也与自己和解。于自己,不再对于自己做了、没做...

  • 从我的《寒门之暖》谈创作

    彭见明 《那山 那人 那狗》 崇拜老祖父:会赚钱,讲义气,不吹牛

  • 《那山那人那狗》影评

    《那山那人那狗》影评:那山那人那狗,何其美哉! 影片简介: 《那山那人那狗》1999年上映,霍建起导演,主演为刘烨...

  • 那山那人那狗

    霍建起导演绝了。 一部电影包含了亲情,爱情,友情,邮政情,老一辈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大山的美,山里人的至情至性,还...

  • 《那山那人那狗》

    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刘烨那时还是青涩的小鲜肉。 在影片所展示的湘西美景中可以看到自然的静谧,就如同父与子之间的静谧...

  • 《那山那人那狗》

    一部叙述父子情的老电影。主要人物就是父亲、儿子和狗。主要场景是在大山背景下的邮路。主要剧情是子承父业。 老父亲一辈...

  • 那山,那人,那狗。

  • 那山,那人,那狗

    你看那山 连绵不肯松懈 我跋山涉水 总也忘却桥上的等待 本末倒置的交代 如何狡辩说 我无罪 —— 父 布满青苔的,...

  • 那人 那山 那狗

    “奶奶,你看那人 好像一只狗啊!”一个小男孩蹦蹦跳跳的拉着他身边的老妇人说道,老妇人像是没听见似的继续往前走,小男...

  • 那山 那人 那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那山那人那狗》:小时候不懂,会怪;长大了,懂了,会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gd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