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两天一则新闻在网上热传:
左眼失明,右眼只有0.1的女孩周芷晴,以407分的高考成绩,考进了中国人民大学。
在周芷晴4岁的时候,患上了白内障,6岁时,左眼失明,只能用视力只有0.1的右眼学习和生活。
0.1的视力是什么概念?
对此周芷晴这样解释:现在看东西的感觉,就像一幅画,泼一盆水上去,把所有的色块边缘稍微糊掉一点那种感觉。
就是只有这样视力的周芷晴却并没有被眼疾打倒。而是很乐观的说:这世界本来也没有几个眼睛特别好的,我只是稍微差了一点而已。
为了能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坐在第一排的她,书桌上常年备着望远镜和放大镜。
一堂课45分钟,她要用左手一直举着望远镜看黑板,右手还在不停的记笔记。
周芷晴的老师陈红说:我们很多人都容易放大自身的痛苦,觉得自己很努力,但是好像收获得很少。这个孩子是自己付出了很多很多,但是却很云淡风轻。
我们总是觉得人生太苦,努力了一点,就被自己感动的稀里哗啦的。但是周芷晴却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值得感动,这只是在做自己而已。
她用行动证明只要肯脚踏实地的努力就不会被世界抛弃。
能抛弃你的,永远只有你自己。
你放弃自己,却怪老天不公平。
02
我们习惯给自己设限,三十岁莫名其妙地成了分水岭。踏过就意味着,一切已经定型,再无改变的可能。
但是如果当年的史蒂芬森也这么想,历史上或许就没有“火车之父”了。
31岁才当上矿上技师的乔治·史蒂芬森,他的人生,简直就是一部精彩的逆袭史。
因为家里穷,读不起书,所以很小就在煤矿里当了童工。到了18岁他还不太识字。
对于这样的起点,还想要成为发明家,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对此我们习惯用“别做不切实际的事了”来下结论。
但是他没有放弃,并且清楚的意识到,如果自己不识字,也许一辈子都不会有出路。所以,在工作之余,他选择去夜校学习。
在别人都放松娱乐的时候,他在读书和研究机械。在不断的努力下,终于在31岁时,当上了矿上的技师。
在很多人看来,能做到这样,已经是成功逆袭了。但是他却并不满足现状,他有强大的信念,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于是通过不断的精进技艺,最终成了继瓦特之后,最伟大的发明家。
史蒂芬森并没有因为年龄大、学历低,就否定自己、放弃自己,而是坚信只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就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只要脚踏实地不放弃,梦想就有了可以丈量的距离。
03
褚时健老先生是一个传奇人物。
70多岁开始种橙子,到了80多岁才开始卖橙子,年近90岁,还会到果园里,亲自查看橙子的生长情况。
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么大的年纪才开始种橙树,10年以后才能看到橙子,并且能不能有好的销量还是个未知数。
也有人劝他放弃,但是他说,现在开始做,10年以后就能有收获,如果现在不开始,就永远不会有收获的那一天。
他曾说:人要对自己负责,只要自己不想趴下,别人是无法让你趴下的。
他坚信只要脚踏实地的努力,总会得到好的收获。
他没有因为年纪大了就放弃梦想,他有想要实现的人生精彩。
04
罗尔·德韦克在《看见成长的自己》一书中,介绍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
一种是成长式的思维模式:不断学习,敢于挑战,不懈奋斗,相信只要努力,就可以驾驭一切。
就像周芷晴、史蒂芬森、褚时健一样。他们都是有着成长式思维的人,相信通过学习,可以不断的让自己成长,只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就一定能收获幸福。
而另一种思维模式是僵固式思维模式:认为智力是恒定的,努力也改变不了当前的状态。
而这种僵固式的思维,恰恰是我们现在很多人惯用的思维模式。
认为自己年龄大了,就算想要学习新技能,也会用“这项技能已经有很多人学习了,我现在才开始,已经没有机会了”让自己放弃努力。
认为自己学历低,能力差,新知识根本就学不会。
认为每天都要照顾孩子,抽不出时间学习……
我们总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把自己绑定在僵固思维里,拒绝成长。
然后看着别人越来越好,感叹命运不公,却从不看看别人付出了多少辛苦,而自己又为此做过多少努力。
不是努力无用,而是你一开始就给自己设好了“努力也改变不了”的结局。
希望我们都能用成长式思维改变自己,脚踏实地的去拼搏、去努力,活出精彩,才不枉此生。
你是成长式思维,还是僵固式思维,想要改变现状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