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提到的“每个月固定日期记录股票价格,连续记录十二个月,除了固定日期之外不能看价格”,这个做法我自己实践过,却从来没有真的弄懂过其中的道理。
最初我认为,这是为了锻炼自律精神,特别是在注意力使用方面的自律。不随大流不凑热闹不瞎操心,集中注意力投入到自己的标的物研究上。除了最初的看数据看k线之外,我也逐步得学会了看财报,看行业新闻。
可是,我自身存在的短板也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暴漏无疑。
比如前几年我很是看好教育板块,特别是中公教育,觉得极端情况下大家都还是追求确定性,考公培训应该是很多人的首选。现实情况下却是,考公毕竟还是少数人的选择,每年能够成功上岸的也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大部分人都是垫脚石,更多的人考几次不行都放弃了。另外,企业自己的商业模式爆了雷,早就听说他们有对赌模式,号称是考不上退费,大部分人考不上都需要退费,但师资场地费用已经支出了,这不就是自己把自己勒死的做法吗?
最让我意外的还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赌退费的这个模式除了现金流的损失之外,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也很大,几乎到了伤筋动骨的阶段。二是教育减负的政策居然也能够影响到它,让我有点出乎意料。
以上这些因素几乎都是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外,但是却又真实有效的影响到了市场行情,也就毫无意外的被他深套无解。
也比较深刻的反应出来,我在深入思考这件事情上还没有入门,几乎不具备全面准确考虑问题的能力。
同时,这件事情也给了我一个极为深刻的教训,所谓的赚钱效应,原来都是自己那一次运气好而已,根本就不是你的机会和努力的结果。对行业发展规律和规模,以及格局情况都没有全面准确的认识,就妄想着要在市场里发大财,这就不是一个善于避险的人应该表现出来的专业素质。
所以出,要用一年的时间来收集整理一个行业的发展格局和规律,其实也并不容易。俗话说,谁也不知道天上的那一块云彩会下雨。对于任何一个行业的基本规律,你没有沁润其中一段时间,了解掌握的也就都是碎片。边界感、分寸感、敬畏心都是我们形成自律的基础底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