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1
最近在工作上和同事沟通出现了一点问题,和同事说话时,他总是敷衍回答“嗯、啊、是”,好像根本不知道我在说什么;让同事帮忙,也总是以忙为借口推托。还在疑问以前融洽的同事关系怎么变得这么生疏了,直到看到《超越期待》书里一段话,结合自己最近的表现,才发现问题所在。
《超越期待》书里提到“和对方交流时,注意不能以自己方便的角度展开对话,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在商业关系中,比起自己被认可、被赞赏,更重要的是让对方觉得开心、为对方做出贡献、使对方感动。”
近阶段和同事沟通,总是过于强调“我”的想法和感受,说起来滔滔不绝,压给不给同事说话的机会,忽略了同事的感受,同事当然不想再搭理或者帮助我。
生活工作中这样的情况经常容易发生,这就提醒我们在与他人交往中,不要过于注重自我,而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感同身受,这样双方的关系才能维系的更久。
笔记2
每个人都是社会人,只要踏入社会,就避免不了与人交往,工作中也能碰到形形色色的人,自己喜欢的、厌恶的、反感的,不管什么样的人,只要身处社会中,都需要接触。就像吃饭不能只吃自己喜欢吃的几样东西,而是要多样摄入、保证营养,人也是一样,对不想见的人要改变心态。
松浦弥太郎在《超越期待》“对于不想见但又不得不见的人,应尝试改变自己的心态,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和对方见面。享受当下的交流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只是因为“不想见”就放弃和对方接触,工作便无法开展。我们应该打开自己的心扉,享受当下。”
不要任由“不想见”的情绪束缚自己,打破偏见,迈出第一步,可能收获不一样的惊喜,还能提升自己的职场交际能力。
笔记3
有很多这样的人,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得过且过、随波逐流,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没什么追求,好不容易发现一件感兴趣的事,因为困难就放弃。这些人就是松浦弥太郎在《超越期待》中描绘的那样“找不到自己擅长的事情,可能只是因为缺少一点努力。如果做任何事情都抱着“差不多就这样吧”的心态,你便不会用尽全力。这相当于亲手丢掉寻找自身长处的机会,实在可惜。”
其实失败与成功之间,差了99%的努力和1%的运气。平时多些努力、少些惰性,多些勤奋、少些懈怠,从一件小事开始改变,尽努力做好每件事,久而久之,就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
笔记4
在职场中,同样的工作能力,有人游刃有余、颇得领导赏识,有人默默无闻、查无此人。造成这两者差距的原因,可能就是中间缺少一种觉察力。
觉察力不仅仅是懂得察言观色,更多是一种全面的感知力。松浦弥太郎在《超越期待》提到“在工作中,觉察力十分重要,它能帮你预想今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一个人具备这种能力,他就能应对很多困难的局面。
出现纠纷的时候,如果能洞察对方最重视的问题是什么并重点关注,便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对方的不满。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觉察力都同样重要。只要能在思考现状的基础上预测之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就可以从容应对,面对困难时也能更加坚定。”
首先觉察力能帮助我们全面的看待问题,见微知著,从目前的工作状态预测整体的走向,提前做好规划;其次如果与同事出现工作上的矛盾,觉察力能及时帮助发现问题,及时与同事沟通、解决,把不满消弭在萌芽力。
要锻炼觉察力,需要在平时保持细心、认真,从整体角度看待问题,认真对待每件事情,提前做好规划,未雨绸缪。
笔记5
能说话、会说话是很重要的一项职场技能。在职场中,有时善于沟通、能清晰表达自己意见,对个人职场提升能有想不到的助力。
而现实是在工作中,很多人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语无伦次、或者不知所云。想要提升个人表达能力,演讲是很有效的一个锻炼方法。
从上学开始,每年都会有各种的演讲比赛,那些名次第一除了演讲者自身的演讲实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的演讲内容有吸引力、感染力。
松浦弥太郎在《超越期待》提到“演讲的铁则是,把想说的主题集中到一点上”,即演讲的主题、演讲的中心一定要集中、明确,一个演讲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面面俱到,这样才能令内容集中,而不是四不像。
松浦弥太郎在演讲之前都会明确说明“今天就是来说XX事情的”,有了这个大前提,在整个演讲过程中就不会偏离主题,就能讲出想要表达的事情和效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