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我们思考了方向问题,第二周我们思考了目标问题。
当我们有了明确的方向、以及具体的目标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实现目标。
如何实现目标,道理很简单——分析目标与现状、寻找一个路径,但不容易的是:
一、规划的路径、是否可行?
二、执行的时候、能否专注?
关于上述第一点,如果没有刻意去训练的话,过了四十岁才能积累基本的判断能力,尤其是面对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可能还不一定。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来自于哪里呢?
关于第二点,我直接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的规划中有每周末看半天书,我们多少人能排除所有干扰、落实这个规划呢?这种干扰又来自于哪里呢?
要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我们必须要从根源着手,也就是说要弄清楚不切实际的想法、以及对执行的干扰,来自于哪里。那我的观点很明确,这两个根源都是同一件事情——我想做什么、我喜欢做什么,而不是我该做什么。
所以,我们第三周的主题,就放在了如何从人性的角度,剔除我想做什么、我喜欢做什么的想法,让自己的规划与执行更加现实。当然,不反对每天给自己一个惬意的时间,让自己去做想做的事情、喜欢做的事情,但是,面对我们的大方向与关键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去除这些想法。
如果大家仔细一想,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我们当下的每一分一秒当中,会发现大量的我想做什么、我喜欢做什么的想法。而那些工作有效率、总能实现目标的人们,其实,只是在做更多的该做的事情,多一些对【我想要、我喜欢】的克制。
如果第一周、第二周的训练主题,更多的是思考根本性的问题,那么本周开始,我们将进入更多具体的领域,但这不表示前两周的思考训练没有意义,如果没有方向和目标,那就是迷茫人生的开始。
祝大家在本周的训练中,训练出能够收益一生的人生修炼。
网友评论
考虑三方面的问题:
1、做事情的大小
做事情思考的知识量和信息量越大,做事情越加具体、全面和完整,决定做事情的维度
2、做事情的方向
以价值为导向的思路,目的性,方向性,一致性,决定做事情的角度
3、作用点
专注做特点的事情,把握其中的关键点,着力点,决定做事情的强度和力度,方能势如破竹
专注极致口碑快,这只是其中的一点
但今天突然听到,又开始第三周的周记了,欣喜若狂,这个成长计划又可以持续了。可以允许自己慢一点成长,但绝对不能拒绝成长!
该做的事情是一个合理的目标,想做的事情应该是围绕该做的事情进行一个计划,喜欢做的事情,应该是把这个想做的事情用喜欢的心态和状态完成,这就完美了。
很多时候,该做的事情并不一定是自己想做的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应该是对生活有益的。在自己的认知不断升级的过程中,我已经可以驾驭这个思维了,一切也就那么的自然而不排斥。
前面两位同学写的真棒,本人要向两位学习。
创业,一个人创业很难,除非你有非常强大的能力,当你有非常强大能力的时候,很多资源可能也会找到你,你的创业也会变得非常容易。也许你能力很强的时候,你可能不用去创业了,没准儿有些创业公司就会找到你。
当我们去创业的时候,我们那个创业团队要打造核心竞争力,在某一个点上要寻找突破,也是现在所说的爆点。就像未来社群提到的一个人要需要找到一个针尖,这个针尖其实就是你的能力,同时是整个团队的能力。
一个真正好的创业人,他是懂得人性,对人关怀,充满爱心,这种人不能什么事都为自己考虑,什么事都为自己考虑的人,愿意这种人永远做不了什么大事。真正能成功的人,他是愿意帮助他人成功,同时成就自己的人。并带领大家一起走向成功。你会发现有些创业家他并没有很高的能力,但是他有组织人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把有想法有目标的人组织在一起,这叫整合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当创业的时候,一个团队要有一个强大的领导人,并拥有一批强大的跟随者。这样的团队才能打造出具有影响力的团队或者企业。领导者还要指出团队的方向以及行动目标,这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方向和行动目标,大家就会有努力的方向。
一个好的创意好的东西必须要有吸引人的能力,然后并让人们消费的能力。你会发现一些好的东西,app呀,一些理念啊,他都会以免费的方式赠送给大家,其实做人有时候也是这种道理,你只有先给予你才会有收获,给予就是付出,当你付出的时候,你才会有所收获。让大家成为一种习惯。就像现在有些app,他刚开始的时候烧了很多钱,我理解最深的就是滴滴打车,刚开始的时候烧钱烧得非常厉害,但是现在就赚钱,也非常非常厉害。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团队的目标和方向,自己团队的事情弄的越大,消费者的知道的越多,当大家习惯用这个软件的时候,赚钱已经不是问题了。
创业要有一个好的项目,好的项目就像一顿美好的食物,一项你热爱的事物。大家对待每件新鲜事物时,都喜欢围观的心态,去了解一件事,当某一件事物,他们觉得真正好时,他们才会喜欢这件事时,并愿意支付一定的费用。当大家都觉得好时,并愿意付费的时候,你的项目就算成功。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需要寻找那些志同道合并有强大内心的人去共同完成一个目标或者一个项目。因为这种领导者知道靠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有限了,所做的事情也是非常有限。欢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跟我交流。
李善友先生说:“如果你可以让一个人在互联网上坚信你的产品是好的,那在现实里他必然会用你的产品。”
雷军先生说:“一切以‘米粉'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
“占领客户意识”,因为“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他们想做的。前几天在群里刚好和伙伴们讨论王老吉、六个核桃,因为细耕消费者需求并进行精准广告投放—“怕上火喝王老吉”“经常用脑,请喝六个核桃”,也正是如此。
“不要强求不喜欢你的人喜欢你,只需要让喜欢你的人更喜欢你,自发口碑推荐,让还不知道你的人也喜欢上你”这是他们要做的。
那他们做了什么该做的?
是聚焦:
李善友先生创办研习社只聚焦爱学的想学的,雷军先生做小米只聚焦手机发烧友,王老吉只聚焦怕上火的,六个核桃只聚焦经常用脑的。
是专注:
李善友先生只授课,雷军先生只做小米,王老吉只做王老吉,六个核桃只做六个核桃。
是产品:
李善友先生只讲正在发生或者未来会发生的案例;小米只做让用户尖叫的产品;王老吉只做去火的凉茶;六个核桃只做补脑的饮料。
因此,做好该做的,理清要做的,专注想做,最后变成喜欢做的。
仅以此献给现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