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广场想法
听马伯庸讲职场读书法,知道这条就够了

听马伯庸讲职场读书法,知道这条就够了

作者: 小鑫影评书评情感 | 来源:发表于2021-10-16 08:57 被阅读0次

最近总有小伙伴私信,跟我聊读书的话题。我总结了一下,大概分为两类。

一类是喜欢读书,但对于读什么样类型的书以及如何分配精力上存有疑惑。

另一类是不喜欢读书,但又不得不读书,于是求助提问,如何能正确的培养读书的兴趣。

对于读书和治学的态度,从古至今有很多名家都有过深入的表述。如苏轼的八面受敌法—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曾国藩的读书方法:生书宜速,熟书宜背。 还有所谓的鲸吞牛刍法。

于我而言,是从木桶效应里面寻找到一些读书的方法,具体如下。

长板效应读书法。大家都知道长板效应,说的是应该将精力聚焦在自己擅长的项目,不断发挥特长以突破阀值实现冰山效应。也有的把它称为蘑菇效应。

这种效应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1912年,爱因斯坦向他的老朋友,著名数学家罗格斯曼,请教数学理论知识,因为仅用物理学界的知识已经无法取得新的突破。

尽管爱因斯坦已经是数物理界顶尖的科学家,但当他遇到瓶颈的时候,仍然需要求助其他学科的知识,这逼迫他从原来毫不感兴趣转而全心投入,研究 高等数学知识,这可谓是一种极端的读书法,但却非常务实管用。

当红历史小说作者马伯庸老师也有类似的经历。他说当时读一本有关唐朝建筑地理方面的读本,他死活没办法读下去。毕竟那本书只是客观的将地理、建筑进行记录,没有使用任何的起承转合和修辞作文手法。大概类似于今天的旅游指南,读来全无逻辑结构。

但当他写两京十五日的时候,他需要让主角带着观众穿越到唐朝闹市,既要爬上唐朝最高的塔,也要深入闹市酒肆。这就逼迫他,必须要了解唐朝当时的地理、建筑和风土人情。

在强大的现实需求和写作热情驱使下,他翻开了那本让他无法释怀的书,他带着书中虚拟的主人公上山下海,将长安的建筑逐个游览,以闹市中的每个店家逐一访谈,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

在这样的情况下,读者才能够看到古代长安塔尖的佛像,也才能够欣赏到闹市街边烤坊滋滋作响的烤肉串。

长板效应读书法突出的是将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到极致,后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逼迫你不得不进行其他领域的研究。在这个时候,你在原专业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治学理念,可以有效的帮助你快速的掌握新的一门知识。

这个方法推荐给所有在职场打拼和在专业领域研究的的朋友使用。

相关文章

  • 听马伯庸讲职场读书法,知道这条就够了

    最近总有小伙伴私信,跟我聊读书的话题。我总结了一下,大概分为两类。 一类是喜欢读书,但对于读什么样类型的书以及如何...

  • 长安十二时辰

    这几天在听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一听就爱上了! 情节紧凑,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听的时候就一个感觉:马伯庸真不...

  • 《晓说》看后

    最新一期的《晓说》,是高晓松邀请马伯庸讲的长安。 最初知道马伯庸,还是在因为得到APP里首发过他的一篇文章。那篇文...

  • 如何快速学好一门外语

    前天看了马伯庸的一个演讲《从读史谈创作——苏轼读书法的写作启发》。在演讲中他介绍了苏轼的一个读书法:八面受敌读书法...

  • 马伯庸老师谈读书,这样读书就够了。

    我不是历史小说迷,但打开手机,铺天盖地都是马伯庸老师的新书宣传广告。这也让我不由得产生了兴趣。 现实看到马老师的两...

  • T计划:阅读与写作Day7

    今天关注了马伯庸作客东方甄选,对话刚恢复上播几天的董宇辉,谈到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等作品。 关于写作,马伯庸曾说...

  •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在茫茫的历史长河里,你是一个什么德性… |

    米读第15期。本期解读,作者马伯庸的《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我是主播东东,谢谢你来。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本以为是...

  • 胆小勿食的黑暗料理

    今天听高晓松和马伯庸的一期晓说,讲古代长安的典故,其中说到食物方面。 先是马伯庸说到唐蟹(糖蟹),需取九月份母蟹,...

  • 2020年度书单

    《明朝那些事儿》(7部)-当时明月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显微镜下的大明》-马伯庸 《马伯庸笑翻中国史》-马伯...

  • 读《长安的荔枝》

    知道马伯庸是从《长安十二时辰》开始,读了书、看了电影还挺了《晓说》栏目中对马伯庸的采访。前几天从小红书上看到了对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马伯庸讲职场读书法,知道这条就够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ov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