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孩子不好好写作业时,我们的目标是“想让孩子好好写作业”,可我们却纠结于我不让他玩手机,他却一直玩,不断上演重复的戏码,却忘记了最初的目标“想让孩子好好写作业”。
我们要觉察通往目标的路上,我们是否有了情绪?是否有不舒服感?是否去指责孩子?是否去命令、要求孩子,可我们的孩子根本就不买账,于是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冲突,亲子关系开始破裂这时我们要思考我们要调整的是什么?
当我们不舒服时我们是怎样调节的?抽烟、喝酒、购物、摔东西、骂人……?
现在我们可以试着去了解孩子的的行为,他只是选择了和我们不同的调解方式而已。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导致孩子出现各种行为的原因:
1.父母吵架。
父母相互指责、抱怨,孩子没有安全感,他没有办法专注于做事。
2.妈妈的情绪稳定很重要。
3.爸爸妈妈分居。
孩子长期跟着妈妈生活,爸爸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孩子会讨好妈妈,她会代替爸爸角色,会承担家里的很多事情。其实她没有做她该做的事,她为了妈妈高兴她可以委曲求全。
4.离婚给孩子造成影响。
父母不在一起与孩子没有一点关系,可有些父母把情绪带给了孩子。孩子会因为爸爸妈妈分开是他的错,他会承担不该他承担的部分无法活出自己,无法专注于学习,甚至会闹事、打架、早恋,这样的孩子容易形成心口不一,说一套做一套。
5.送养。
父母没有时间带,让长辈带,甚至有保姆或者从幼儿园就上寄宿学校。在学校内遇到事情没有及时得到爸妈的陪伴,这都会影响孩子的未来,你会发现这样的孩子会很作,独立性强,爱控制、觉得什么事都是应该的,父母说的话他根本听不进。当他长大后拥有所有的一切,却觉得没有根内心孤独无助,他会经常索取他觉得是应该的,有时又会疯狂付出他想证明自己的存在,自己是重要的。在学校里他会惹出各种事情来证明他的存在。当他长大后他会怀疑另一半,甚至控制另一半,如果有了孩子他会把关注点放在孩子身上用掌控来证明他的存在。
6.死亡。
当最亲爱的人离开的那一刻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可是在课程里我们惊奇的发现父母离开的那一刻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健康、财富、学业,这个部分需要用技巧方法处理。直到有一天我们真正明白离开的人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回顾以上我们有哪几条出现问题,孩子又占了几条?问问自己需要调整的是什么?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功课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