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读的都是出版的文字。了解一些作者写作的方式和习惯,对于理解原文、找对重点有很大的帮助。
1、处女秀要印象深刻
重要人物的出场往往会通过细节表现这个人物的一些特点。所以,朗读者要注意那些和人物有关的描写「氛围」的词语:
中年男性,大概五十多岁,,感觉不像上班族,正在滔滔不绝地讲说,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
描写人物就是要寻找能使该人物的形象变得鲜明而立体的文字。
这些文字在朗读者头脑中势必会映射出一个形象,朗读者要把细节部分都具体化,然后相当于是在向听众描述这个头脑中的形象。
在影视中,主角、大反派的第一次出场非常关键。因为,这是观众建立对这个角色第一印象的时间。是英俊潇洒,阳光少年,还是阴鸷、凶残、毒辣,就看这第一次「露脸」了。
不信,你再看电影时,注意正面主角出来时的第一个镜头,一般都是特写,退一步也得是近景。而且,光线要充足,主角面部五官看得清清楚楚,时间要留够,直到观众记住了这张脸。
反派大魔王,一般是让他下个杀人的命令,或是干点不地道的坏事,表现这个人狡诈凶残。也是要给面部特写的,光线可能营造得要狰狞、阴险一些。
2、反派莫要太表面
朗读小说时,遇到有所谓「反面」人物时,我个人比较讨厌的一种处理方式是:把声音压低,用一种猥琐、恶狠狠地口气来念「反面」人物的台词。
先不说这种方式有「贴标签」之嫌,主要是这样先入为主地就把「反面」人物定性,有些不妥。
《圆桌派》第二季有一期,请到了著名演员何冰。他着重谈到,演员绝不能演对一个人物的「理解」,而应该演那个「等式」—— 角色的行为 —— 让观众在观看后去得出自己的「理解」。
何冰说的「理解」就是看到一个人物,就给他先贴上标签,「这是个十恶不赦的人」,于是就说话、眼神、动作,总之不管干嘛吧,都往「十恶不赦」上靠。这就是表演「理解」。
可是从角色的角度出发,他并不会觉得自己十恶不赦,一切都是利己的,别人的死活他不管,他不认为自己「十恶不赦」。相反,可能他还觉得自己是「替天行道」呢。所以,他变本加厉,仍旧按从前的方式行事。演员要演的就是他的这些想法和行为,这是表演「算式」。
观众看到角色的这些行为,觉得「啧啧,这人太坏了,太凶残啦,不是人...」
抛开上面这些专业的表演概念,各位想必也看过很多部中外的电视剧、电影了。请想一想,有没有看到过「某个角色刚开始觉得很坏,很阴险,结果,原来他竟然是好人,一直暗中默默帮助别人」的情节。还有,在推理类型的影视剧中,某个角色被其他人指责是凶手,可是随着剧情的推进,才发现凶手另有其人。
结合以上两点,不要把对人物的理解表面化,总有一些人物是「似坏实好」,一上来就按坏人的理解去表现人物,很容易给听众肤浅的印象。另外,如果是后期人物「由坏变好」,朗读者的演播会出现断层,前后突兀,令听众迷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