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伏枥老马
看完了“三生三世”,网络热剧从古代穿越到现代,从玄幻回归到现实,《人民的名义》持续霸屏,画风尽管变得有点快。
但谁也想不到一部反贪剧会火成这样:清明假期三天全网播放量达到5.5亿;微博上参与话题讨论的人数高达43.7万,朋友圈转发文章多大上万条,这种hot程度,连当年的“芈月传”“甄嬛传”都望尘莫及!
其中,剧中人物“达康书记”最受关注,甚至男子醉酒闹事谩骂袭警 自称“我认识李达康书记”,当然认识达康书记也没用,最终还是被行政拘留十五日。 小编看到这就笑笑不说话。
其实在电视剧一开始,达康书记并不受观众待见,甚至会对这位专横独断的达康书记反感,因为他一心只关心GDP。
为了GDP致使他做了许多的错误决策:譬如一开始为了稳住投资商,反对拘捕下属官员交给最高检察院,导致错过最佳抓捕时机,贪官外逃;为了加快项目建设,他连夜下达命令拆除工厂,激化了和工人矛盾。
所以,一开始,不论是在剧中同僚还是观众眼中,李达康都算不上一个好官。
但神奇的是,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的态度却发生了180度反转。
网友从婚姻,人性等角度解读了“人民的名义”,“风和日丽”从职场角度的解读最为精辟。他认为达康书记和祁同伟的区别:祁同伟是职场中俗称“孔雀型人格”的代表,喜欢在人前主动展现个人魅力,维持自己的偶像形象,爱作秀;而“实干型人格”的达康书记,在面临各种情况时都会保持清晰的逻辑,首先去解决主要矛盾,把事情解决好,拿业绩说话。
而达康书记一心关心的GDP,就是考核官员业绩最重要的KPI之一。
GDP(国民生产总值),简单粗暴地概括,就是在一定时间内,这个国家或地区一共创造了多少价值。
GDP增长,和两件事直接挂钩:①赚的钱变多,企业就可以扩增规模,意味着就业率就会提升;② 政府征收到的赋税变多,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更多,而基建一方面能方便民生,重回到基建链条中的资金,还将再一次助涨GDP。
所以,正如知乎用户所言:
李达康的唯GDP论,其实才是正常的,GDP代表发展,稳定代表民生。他脑子里只想这两个问题,我觉得很好,简单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好。
在《人民的名义》的原著小说中,李达康就是一个能人、工作狂、官迷。作者周梅森曾说:“大刀阔斧干事的人一般都会有个特点,那就是作风霸道。
这是个双刃剑,一方面能成事、敢负责;另一方面就是权力不受制约,容易出事。现在腐败有一个重大特点,就是能人腐败。
在近两年的反腐浪潮中,就出现一种现象,叫懒政现象,为了避免犯错误,怕犯错误,就不去做事情,不作为。不做事情,自然犯错的机会就小。这似乎成为反腐风暴下,为官者的一种“自保哲学”。
这种官到底好不好呢,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在美剧《纸牌屋》中,我们惊诧于美国电视剧的大尺度,不仅让观众透过剧本看到美国最高权力中心,甚至还让一个不择手段的人成为白宫的主人。
而在《人民的名义》中,对官员话术的披露、对官民矛盾的刻画、对真实案件的高度还原也展现了我们中国电视剧的大尺度,不知道广电总局有没有压力!这似乎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视剧的新气象,看到了媒体,政府对反贪的支持和决心。
但在老马看来,这部剧本真正的大尺度,在于对真实人性的还原:剧中每个人都可以让我们看到生活中的的“人性”。
达康书记实干,或许会让他成为一个备受欢迎的实干家,而他的自大,也会令他越走越偏。
但达康书记到底是个好官还是坏官,或许,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但瑕不掩瑜,我们喜欢的是他的真实,他的不做作,就像我们喜欢这个真实但不完美的世界。
不仅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连狗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呀!
----------------------------End-------------------------
作者简介:伏枥老马,管理学博士,大学青椒一枚,左手教鞭,右手写文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人大龄美男子。
网友评论